青島逾5億美元化工項目引發市民恐慌

 
青島麗東化工施工現場

1月7日,膠州灣北風凜冽。喬月菊出門,去打聽一件重要的事情。兩天前,青島市長夏耕在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說:2008年將啟動黃島石化區居民搬遷工作。喬想知道的是:她居住的小區---一個取名"聖海山莊"的地方,有沒有納入搬遷範圍。

她已經在這裡居住了兩年,戶口還在遙遠的寧夏石嘴山,一個三面都被煤礦包裹的工業城市。那裡的生活不堪回首:馬路上鋪著一層從天而降的聚氯乙烯顆粒,總也掃不完;空氣中瀰漫著煤粉,洗把臉,水就是黑色的;老天爺也來湊熱鬧,冬春之交,沙塵暴遮天蔽日。喬月菊每年回去一次,向原來的單位證明,她仍然活著。

"我是為了躲污染,才來到青島的。"喬月菊說。她一度相信,這個總在媒體上展示碧海藍天、綠樹紅瓦,宣稱"來了就不想走"的海濱城市,一定能夠帶給她完全不同的人生。

現在,一個令她討厭的"鄰居",動搖了她的想法---這就是麗東化工,一家由韓國人控股的合資企業。密如蛛網的管道中,流淌著苯、甲苯和對二甲苯。喬月菊知道,"這東西,危險!"每天,這個52歲老人與一片熱氣騰騰的煙囪相互對望。

她從街道辦的工作人員那裡得到了答覆:"聖海山莊"不在搬遷5年規劃之內。喬月菊獨自一人走在回家路上,覺得更冷了。

從衛星地圖上看,如今的膠州灣更像是一副棋局。對弈的雙方,分別是千萬年形成的自然環境和蘊藏巨大能量的現代工業文明。填海造地拉直了海岸線,石化儲罐是擺佈整齊的棋子。

民間"石化恐懼症"

從青島輪渡碼頭出發,坐快船只需要15分鐘,便到達黃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在1992年合併之前,"開發區"和"黃島"還是一南一北兩個地理概念。喬月菊就居住在老黃島北部、膠州灣南岸。

如果沒有麗東化工,這裡無疑是一塊"面朝大海"的寶地。在2004年3月麗東化工開工建設之前,已經有數家房地產開發商在這裡開疆拓土。一家開發商在圍牆上噴塗的廣告中宣稱:"戶戶窗臨美景,家家擁翠而坐","生活是風景畫"。

"現在膠州灣的風景已經沒有了",樓盤銷售經理感慨說,語氣中充滿遺憾。甚至,就連圍牆圈起來的地塊,也因為原有方案不再被政府批准,而停止了開發。其他開發商的日子好不到哪裡去。在數百米之外的另一個樓盤,銷售人員靠跳棋打發著時間。與開發區其他樓盤相比,這裡房價低廉,更為糟糕的是,有價無市。

麗東化工的"威力",在居民中間口耳相傳,"什麼爆炸啦,泄漏啦,都是馬上要你命的那種"。恐慌情緒還張貼在玻璃上。"此房出售"的紙條和橫幅隨處可見,異常顯眼。

記者在一家基本售罄的小區內看到,院子裡行人稀少,顯得了無生氣。"很多人買了房,但不住在這裡",一個租住在車庫中的小販說。他經營煎餅一類的生意,已經在黃島生活了4年,卻沒有在這裡定居的打算,"那可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能開玩笑"。

喬月菊的鄰居也越來越少了。內蒙古的、新疆的、遼寧的,她細細數著,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街坊,慕名而來,卻又失望而去。客廳的沙發上,蒙著一層透明塑料布,這個獨居的老人,顯然沒有多少客人。

在一些政府官員看來,諸如此類的恐慌,只是存在於市民想像中的一個"概念"。"都說會有污染,可是誰也拿不出證據",青島市環保局宣教中心主任李亦明說,"我們拿出數據,市民又不相信我們"。

2007年2月8日和3月30日,開發區有關部門先後舉行兩場分別針對媒體和市民的環保說明會。組織者的初衷,旨在"打消市民疑慮",可是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石化恐懼症"仍未終結。

"華歐晨曦",是一家省級示範幼兒園,園長闞常正為生源流失而苦惱。"麗東化工投產後,很多家庭搬走了,孩子一下少了幾十個",闞常芳說,"去年以來,新入園的孩子已經不多了"。幼兒園對麗東化工沒有好感。"現在,就連孩子們都知道,麗東化工,有毒!"

世界級"大煉油"計畫

與居民的嫌惡不同,青島的決策者給了麗東化工一個熱烈的擁抱。在官方話語中,投資5.44億美元的麗東化工,是"青島市建立石化基地的先行性項目","標誌著本地石化行業的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這個先行者發揮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2007年頭兩個月,麗東化工帶動開發區規模工業增速19個百分點。頭5個月,開發區工業產值、增加值總量等各項指標位列全市第一,官方分析亦將"強勁拉動"的功勞歸於麗東化工名下。

繼往開來的,是中石化千萬噸級的大煉油項目。2005年6月,"大煉油"在距離麗東化工幾公里之外的地方破土動工,預計今年5月即將產出第一桶油。有分析說,項目完全建成後,可以帶動下游眾多產業鏈,最終形成發展集群,屆時青島將成為世界級的石化基地。

青島謀求煉化重鎮的歷史,最遲可以追溯到2002年。決策者認為,以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和青啤這"五朵金花"為代表的青島製造業,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增長期,青島進一步發展需要完成產業產品結構性調整,而石化被看成應當重點發展的支柱行業之一。沿著這一邏輯,地處膠州灣西岸,地勢開闊、人口密度較小的黃島,成為未來大型工業項目跑馬圈地的重點區域。

2005 年3月,在一次與網民的對話中,原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說:"石化是在我這一任上興起的......50年以內,很多人會說煉油是在青島做了一個大好事,帶來財政收入;50年以後,可能大家會說這個傢伙給青島做了一件壞事,帶來青島污染"。半個世紀以後的事情,自然不會在杜世成重點考慮的範圍之內。事實上,他也不再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倡導的石化戰略。2006年12月,杜世成被中紀委實施"雙規"。

在政府官員視野中,經濟發展現實需求和市民生活環境之間,後者只能處於"兼顧"或者"服從"的地位。喬月菊和她的街坊們感覺自己是被遺忘的一個人群。規劃中各個工業項目都在穩步推進之中,功能區之間"寬闊的綠化帶"卻一直無人問津。他們已經見識了數次省市領導出席的開工儀式、竣工慶典,"從來沒有人走過來問問,我們過得好不好",喬月菊的一位鄰居說。

社區居民和麗東化工之間只有一箭之遙。正如政府有關部門在對居民的答覆中反覆闡述的那樣,這段距離符合所有的法律規定和國家標準。但也正是這幾百米,成為居民們始終難以釋懷的鴻溝。

尷尬環評 兩難困局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說,"科研機構如果堅持獨立客觀的立場很難向支付費用的地方政府方交代,一味順應地方政府又面臨問題暴露後聲譽和資質上的風險"

對於化工企業和居民小區近距離並存的風險,決策者是清楚的。黃島區政府委託中國海洋大學環境保護研究中心編製的一份區域環評報告說:本地區主要風險物質為原油、苯、硫化氫等易燃易爆、有毒、惡臭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對周圍居民、周圍海域造成危害影響。不過,這樣的提示,並不能阻止石化項目落戶黃島的步伐。

青島"芳烴項目"是麗東化工的另一個名稱,同是"芳烴項目",廈門點擊查看廈門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PX項目(騰龍芳烴)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結局。這裡沒有出現趙玉芬那樣的公共知識份子,沒有出現為公眾代言的政協委員。反對麗東化工的民意集中在網路上,這些文章大部分被鎖定,無法跟帖或者回覆。

馮玉泉,當地電廠一位66歲老人,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厚厚的名單。數千人簽名抵制麗東化工,但他們所做的僅僅是簽名而已。他們認為,採取對抗的方式除了讓自己的處境更加艱難外,無法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成果。就連保存這份名單也是需要勇氣的,這些簽名被原來的持有者視為"定時炸彈",於是輾轉多人到達馮玉泉手中。對於後者來說,唯一可資保護自己的,不過是"33年的黨齡"。

事情的發展印證了絕大多數人的想法。2007年5月22日,麗東化工投產慶典如期而至。在此之前,馮玉泉收到了一份來自黃島街道辦的答覆。這份文件列舉一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對馮玉泉反映的問題一一駁斥,看起來思維縝密、有理有據。馮玉泉在"信訪人意見"一欄寫道:"該答覆我們非常有意見,我們準備繼續上訪。"

最新的消息是:2007年7月18日,黃島環保分局代表開發區政府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簽訂合同,委託後者對黃島石化基地進行規劃環評。中國環境科學院亦是廈門規劃環評報告的完成者,並且做出了區域內"發展定位、布局存在矛盾衝突"的結論。

記者注意到,區政府發布的招標文件中規定,投標人應在中標之日起8個月內,得到國家環保總局的批准文件。這一耐人尋味的條款,已經受到了一些網民的質疑。但對馮玉泉來說,這次規劃環評多少可以看成最後的一絲希望。

北京點擊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說,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設計,石化類工業園區應當先完成規劃環評,然後再對其中單個項目進行項目環評。但是因為各種歷史和現實原因,本應作為前置環節的規劃環評往往成為可有可無的點綴。自從國家開闢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途徑後,一些地方政府出於對民眾意見的回應,不得不補上規劃環評的手續。

從理論上說,現在具有環評資質的科研機構擁有了更大的市場,但很多機構盡量避免接受這樣的委託。"在我們看來,‘補'手續的規劃環評通常都是存在各種問題的,作為委託方的地方政府顯然希望環評機構能夠為其掩蓋這些問題並且保證獲得環保部門的審查通過",這位專家說,"科研機構如果堅持獨立客觀的立場很難向支付費用的地方政府方交代,一味順應地方政府又面臨問題暴露後聲譽和資質上的風險,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參與"。

遲到和詭異的聽證

環保總局拒絕麗東化工環保驗收申請之後,當地舉行環保公眾聽證會,一個以"劉公島社區居民"身份出席會議的代表,其實是開發區環保分局工作人員

麗東化工和當地社區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展開了。

2007 年11月28日,在竣工投產半年後,麗東化工把50多位老人請到黃島老年大學。首次見面,是以"老年科普活動"的名義舉行的。活動還沒開始,喬月菊就和 "教務主任"衝突起來。"那個主任給活動定調子,說我們是來受教育的。"喬月菊回憶說,"我說,放屁,我們是受害者"。

第二次發生在12月26日。學員趙桂華還記得,她像放炮般逼問來自麗東化工的工程師:"既然安全措施很到位,麗東化工為什麼不建在市政府門口?""一旦發生爆炸,有什麼措施保障我們的安全?"

給她印象最深的,並不是那些科普知識。"那個韓國人不斷鞠躬,說他只是個管技術的,很多問題解答不了,但是一定會向管理層反映我們的意見,人倒是很客氣。"趙桂華說。

對於麗東化工,這位老人已經喪失了基本的信任。就連韓國人贈送的小禮品、一套來自韓國的牙膏香皂,也被她視為"給點小甜頭,想要堵我的嘴"。

2006年6月,青島芳烴項目(麗東化工)環保公眾聽證會在黃島開發區召開。此時麗東化工已近機械竣工階段,在此之前,國家環保總局曾以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有關規定為由,拒收麗東化工提交的竣工環保驗收申請。

有青島當地居民指認,相關新聞報導中,一個以"劉公島社區居民"身份出席會議的代表,其實是開發區環保分局的工作人員。記者查閱發現,《暫行辦法》並未對此做法做出禁止性規定。

在中國政法大學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訴訟部部長張兢兢看來,這恰恰是《暫行辦法》有待完善的地方。她認為,《暫行辦法》並未搭建一個有效的計算模型,對於 "代表如何產生"這個核心問題,缺乏程序性的規定。由此造成的後果是:一方面,聽證會代表的"廣泛代表性"無法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如果組織者具有傾向性,想要規避圍繞項目發生的重要矛盾,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對於當地居民的質疑,記者與當地環保局、發改委以及麗東化工進行了聯繫,但他們都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向大海深處挺進

重化工業步步為營,觸角向大海深處挺進。而當地居民,是一幫看客,也是注定要出局的一群人

青島市環保局去年初發布的一則信息說,"在建建築以及已經建成的居住區,應考慮逐步搬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這一信息。

徐戈莊是計畫中首批搬遷對象之一。這個祖祖輩輩以趕海為生的村莊,如今把房租作為最大的收益。在他們對面,"大煉油"的工地上,高峰期有3萬人開工建設。這支龐大的隊伍需要吃飯、睡覺,村裡人便有了穩定的收入。

能人想辦法擠進這支隊伍。尹光記,一個打過魚、後來又搞過水產養殖的中年男子,而今貸款買來機器,承包了一段工程。對他來說,這個投資100多億的項目,只要舔上一口就能發家致富。他對"大煉油"會不會造成污染不感興趣,抱怨最多的是"分到我們手裡的項目,已經是轉包五撥、六撥之後的,早就扒了幾層皮"。

對於即將到來的搬遷,他們懷著欣喜之情。按照這個地方的慣例,4間平房,不論是茅草的還是磚瓦的,可以換到兩套一室一廳的單元摟。很多人把搬遷,視為迅速集聚財富的途徑。

也有嫌棄補償標準太低的人,不過並不是主流。"鬧吧,不會多拿一分錢,不鬧吧,也不會少給一分錢,而且他們也鬧不出什麼名堂,我相信黨和政府是公平的。"一位村民說。這或許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他們已經習慣於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官員和政策應當展示的"良心"上。

被村民們輕易拋在一邊的對大海的嚮往,恰恰是促使喬月菊不遠萬里定居青島的動力。她的前半生,一直籠罩在急速工業化的壓力之下,後來又因為畸形工業化的落寞,下崗、失業、提前退休,她煩透了。

有錢人等不及搬遷計畫的跟進,提前搬走了。喬月菊無法離開。這套房子,已經耗盡了她所有的積蓄,更糟糕的是,她也不再有繼續賺錢的能力。"再怎麼樣,我也只能住在這裡。"喬月菊說。

從衛星地圖上看,如今的膠州灣更像是一副棋局。對弈的雙方,分別是千萬年形成的自然環境和蘊藏巨大能量的現代工業文明。填海造地拉直了海岸線,石化儲罐是擺佈整齊的棋子。重化工業步步為營,觸角向大海深處挺進。而當地居民,是一幫看客,也是注定要出局的一群人。

新聞鏈接

危險化學品安全距離的秘密

當地政府對居民投訴距離過近問題的回覆是:所謂"居民區附近1000米內不得規劃和興建劇毒和化學危險物品生產廠",出自1987年發布的《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該條例和細則已於2002年廢止。取而代之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和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距離居民區的距離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者國家有關規定。

在對麗東化工項目進行安全評價時,其與居民區的衛生防護距離600米,是依據石化行業標準《石油化工企業衛生防護距離》確定的。衛生防護距離的測量,是從化工企業的生產裝置開始的,而不是從其院牆開始的。

記者注意到,該標準的條文說明顯示:衛生防護距離是指工廠在正常生產狀況下由無組織排放源散發的有害物質,對工廠周圍的居民健康不致造成危害的最小距離。對於突發性重大事故的污染影響,很難用衛生保護距離的辦法來防止,只能採用應急救援措施來解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