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博士:來美這麼多年,這個晚會水平最高(圖)

(看中國記者傑森美國紐約市報導)2008年2月7日晚上,是美國神韻藝術團的第12場新唐人全球新年晚會在紐約的無線電城(Radio City Music Hall)圓滿落幕的日子,記者採訪了一位生物博士張先生。

張博士

張先生對於正義以及天意有非凡的想法,他表示,晚會節目相當有氣勢。表達出了光明戰勝邪氣、傳說跟正義這種感覺。自由是不可被戰勝。每個人都擁有一種真正的自由,是上天上帝所賦予,而阻礙這種自由,是違背天意,會受天意的懲罰。真心追求天意的,肯定就是正道循環。

而從藝術中他也領略了歷史事件的意義,譬如《大唐鼓吏》就很有八公下山掃尖兵的那種感覺。他說:「淝水之戰,當時是符堅和東晉打仗,當時東晉只有八萬精兵;符堅擁有百萬雄獅。到最後符堅爬到一個高處看著東晉的八萬精兵,看著旌旗招展,很有這種氣魄,雖然人數上來說有這種輕薄的感覺,可以說是那種不可戰勝的感覺。」這個節目讓他想起了淝水之戰,就像孫子兵法一樣,有一種氣勢在裡頭,能夠實現任何東西。「那個鼓就有一種風韻在裡頭,可以代表中華民族的氣節、人的力量在裡頭,非常非常新的感覺。」

身為生物博士的張先生說,晚會節目是觀賞(視覺)和藝術上的饗宴,能讓人的精神得到一種升華。從背景上來說,非常漂亮,讓人耳目一新,而《嫦娥奔月》代表了中國的歷史傳說。他還表示,節目本身很有觀賞性,藝術性、水平也很高。現代人欣賞水平也高,喜歡看檔次較高的節目。「你看我來美國這麼多年,這個晚會算是水平最高的。」

顯然張先生對於歷史文化很有研究。「那種鼓一方面是正聲在裡面,另一種是正氣在裡頭。咱們中國古代歷來就講究禮」「義薄雲天,我們中國古代講那種義士呀,像古代當時有那種常人話講長虹貫日...」,他表示節目就有這種氣勢在裡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有這種氣勢,民族就能夠興旺,這《大唐鼓吏》中就能看到這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傑森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