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當前經濟模式無法持久
春節期間,與以往一樣的是,返鄉潮在全國各地掀起;然而,與以往不一樣的是,今年加入返鄉潮的數百萬名老百姓與民工卻在各大城市內的車站被堵,幾個星期來,數百名民工被卡在交通運輸站的照片出現在世界媒體上,謂為觀止。一方面,它體現出了中國經濟對民工的強烈依賴與需求,另一方面,也凸現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據國際先鋒論壇報文章「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無法持久」(China cannot sustain its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稱,由今年「春運」問題延伸來看,中國當前的經濟模式無法持久。
據2006年官方數字顯示,全國目前約有1.5億名民工。然而,仍有7.4億人(佔人口的56%)居住在鄉村,比其他在同一發展階段國家的比率大出許多。而且,中國農業發展只有其他經濟領域發展速度的六分之一。
對於中國民工而言,拋棄鄉下、前往城鎮是提高生活質量的窄門。儘管在城鎮內缺乏社會福利、輔助、兒童教育、居住等條件,薪水卻比鄉下高出3倍以上。因此,不論城鎮工作多麼難以承受,許多民工仍然無畏前往。
問題在於,中國大量民工的湧入非但造成各種各樣的非人道待遇,不衛生的居住環境,而且,至今為止,中國民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還是很少。數據顯示,自1993 到2005年,民工只佔每年全國生產總值平均9.6%增長的1.1%。目前,中國最大的經濟增長則來自於資本累計,佔全國生產總值的5.3%,同樣比其他類似發展階段國家的比率高出許多。
分析者強調,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太依賴於資本,而不是勞動,投資佔全國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已從2000年的35%上漲到2006年的45%。
世界銀行北京高級經濟分析者庫吉斯(Louis Kuijs)表示:「在勞工分配方面,中國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步,其中包括提高人民的流動、搬遷能力。」他強調,北京必須放鬆戶籍制度以推動更大的城鄉移動,中國南部不少勞工短缺問題也能夠迎刃而解。
高盛中國(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梁洪(Liang Hong, 音譯)也指出:「為什麼這些民工進城工作了這麼多年後仍然無法在城內居住?」
而且,短視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已大大消耗中國的自然資源,同時導致全國無數江河湖流嚴重污染。
中國必須改變當前的經濟模式,包括壓低人民幣、依賴出口的做法,同時放寬服務業,解除商業街的枷鎖。
如果允許更多民工進城,鄉下的農民人數會減少,農業生產能力將上漲,減少目前的貧富差距。另外,城鎮內的高效率也將自然保持中國產品的低價。庫吉斯稱,「這麼做將能夠保持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外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x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