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大陸小阿姨的新聞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駐北京記者2008年1月26日報導,中國大陸數百萬"小阿姨"----中國人對"保姆"的通稱----已經變得越來越引人注目。小阿姨的流動、就業、工作條件、工資、工時,以及許許多多相關的方面,都是媒體常談的話題。

街坊四鄰都在為過節大肆採買和積極籌劃,段家以及無數類似的城市中產階級家庭卻愁眉不展,春節對他們簡直是一場噩夢。原因十分簡單,他們家的小阿姨回家過節,現在他們不得不自己為自己做飯、洗衣、帶孩子和採購了。39歲的段躍(Duan Yue)是北京一家建築公司的經理,他對記者說,"現在我妻子只得下廚燒菜並自己照顧兒子","她平日很少做飯,所以假期我們少不了得下館子"。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城市中產階級的勃興,城鎮居民對保姆的需求猛增,這種情形在中國東南沿海更為嚴重。而每年春節之前,當大批小阿姨請假回歸故里與家人歡聚,保姆的短缺就達到頂峰。中國的小阿姨大多來自鄉下,春節又是農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所以她們不會放棄機會團聚。於是中國的公路、鐵路、空運和水運人滿為患,形成全世界最為壯觀的一波國內移民潮。

段先生家的保姆已經回四川探親了。"她走了,我們的日子真不好過",段說。"春節期間,一些親友要來家裡探訪,我們只得加緊收拾,不想使房間看上去一片狼藉"。據說這段日子全北京短缺大約兩到三萬名保姆,對春節沒有回家的求職者帶來希望。

一位叫劉佳(Liu Jia)的房地產經紀透露,她完全離不開小阿姨幫她打理日常生活,所以在前一個回家後,她立即雇了一個小時工暫時頂缺。"當然,我必須付她雙倍工資"。只有這樣,小阿姨才願意以收入800-1500元人民幣(57到107英鎊)的月收入放棄離京。

來自貧困省份安徽、今年28歲的小阿姨陸東蕊(Lu Dong-rui)對記者表示,她在北京已經打了兩年工,都是做住家保姆。"錢當然重要,可是我父母決不同意我過年不回家"。陸東蕊在老家有一個孩子,由孩子的外公外婆照看,"春節是我能見到他的唯一機會"。

在廣東的一些大中城市,小阿姨的短缺更加顯著。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據,廣州需要7萬、深圳需要12萬個保姆。與此相對應,市場需求使勞動力工資節節上升;同時大批外籍保姆----主要是菲律賓青年婦女----也從不同途徑非法入境並就業。

另一個加劇保姆短缺的因素是2007年"豬年"嬰兒潮----相信"豬年"年運的人們紛紛生下子女,人為造成對保姆的超常需求。段先生和段太太也在那年新添了一個兒子,他們付給一位有育兒經驗的小阿姨每月3000元人民幣(214英鎊) 工資,而這在中國大陸勞工市場是一名就業大學畢業生的收入水平。


不過,高工資並沒能留住所有的小阿姨。除了春節離去,還有許多人為了更高的工資或福利而跳槽。段先生一提起這事就頭痛不已,"兒子出生的頭一年,我們一共更換過七、八個小阿姨"。

從這裡或許也能使人看出一些門道:在中國各地各行業的工資上漲過程中,"廉價勞動力"的源泉正在接近枯竭。過去,廣東的移民勞工總是在工廠門前排著長隊求職,而現在僅廣東一省就有多達兩百萬的勞工短缺,有的公司老闆只好提高工資同時提供各種補貼以招募或留住職工。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