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會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向來都是兩岸人民與雙方政府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1月12日的臺灣國會選舉結果來說,北京方面可能會誤以為民進黨之所以敗選,和陳水扁總統執政7年多以來,不斷挑釁中國,導致臺灣選民反彈有關;然而民進黨之所以敗選的主因,實則和這次臺灣立法委員的選舉制度設計是以「單一選區」為主,對長期經營地方派系、政治家族的中國國民黨較為有利,這才是真正的原因;當然,民進黨政府的施政績效已經無法滿足「中間選民」繼續認同,也有很大的關聯。

相反的,北京方面可能還以為國民黨如果又贏得2008年臺灣總統選舉的話,兩岸關係勢必較為和緩(也就是說,多數輿論皆指出國民黨的臺灣國會勝選已讓北京鬆口氣,因為民進黨在2008年總統大選擊敗國民黨的機會已經降低,北京奧運前夕之前的兩岸關係可望和緩)。坦白說,這反而是「倒果為因」,甚至屬於「一廂情願」的說法,因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雖曾在2005年4月29日與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共同發表「新聞公報」,明確指出:「兩黨共同體認到: 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的共同主張。二、促進兩岸同胞的交流與往來,共同發揚中華文化,有助於消弭隔閡,增進互信,累積共識。三、和平與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潮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利益。」

只是連戰作為國民黨的榮譽主席,他與胡錦濤主席所簽署的「新聞公報」,是否就是代表國民黨簽署,是否也代表臺灣全體民意,仍不無疑義;不僅如此,國民黨之所以能夠在這次臺灣國會選舉大勝,北京如欲將之直接歸咎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主張「臺灣獨立」(也就是「台獨」)不被臺灣人民接受有關,顯然在推論上也過於「跳躍」與「斷裂」、甚至就是「誤解」,因為無論是民進黨抑或是國民黨,他們都仍相當堅持「臺灣主體意識」(以臺灣為國家的主體意識,現在的國號稱為「中華民國」),否則就會流失臺灣人民的認同。舉例來說,就兩岸議題而言,國民黨也好、民進黨也罷,都主張北京應該撤除對臺灣人民的飛彈部署與恫嚇,他們也都主張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可以再進一步發展,但都不能對臺灣出現不利的情境與結果。

而實際上多數臺灣人民所關心的議題就是以經濟、民生問題為主,「誰」在經濟、民生問題上表現不佳,「誰」就敗選才是民主政治的真諦。不僅如此,未來藍、綠政黨的兩岸政策方向,無論是民進黨抑或是國民黨都已趨近許多,皆力主並要求兩岸和平相處、尊重臺灣尊嚴,並以謀求臺灣有利發展的正面思維進行政策論述。

也就是說,未來的總統大選無論是民進黨繼續領政,抑或是轉由國民黨重新執政,都是臺灣的「本土政權」、「民主政權」。過去以來的兩岸關係之所以出現停滯現象,是北京對民進黨政府關起協商大門,而非民進黨政府拒絕兩岸協商;同理,未來如轉由國民黨重新執政,只要北京願意重新對話,兩岸協商大門就自然重新開啟,關鍵還是在北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臺灣觀點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