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的繁榮未能惠及赤貧者

當78歲的楊廟(音)村民李恩蘭(音)生病時,她就到附近林子裡採集草藥,而不是去買現代的藥品。但這不是出於什麼觀念上的考慮。她從未看過醫生,與住在這個地方的許多人一樣,她連接觸現金的機會都很少,過的是一種落後的物物交換的生活。"我們有的吃,但從來就不充足。"李女士說,"還好沒挨餓。"

在河南省南部的這片地區,村民們都太窮,冬天家裡供不上暖,許多人家缺少像自來水這樣的基本生活條件。該國許多地方幾乎無處不在的手機在這裡被視為不可企及的奢侈品。村民們逢人常說的是在當今中國並不罕見的一句話---"我們窮。"

近三十年來,中國已令無數人擺脫貧困,其人數多於任何其他國家,但在像河南省南部的這些地方,貧困現象仍在持續,正印證了不久前世界銀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即中國仍有3億貧困人口---是之前估算的三倍。

河南省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省之隔的沿海地區蓬勃發展、財富日增。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阿爾伯特.凱德爾說:"河南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接近於1億,土地養不活那麼多人。"

其他專家認為,政府的財政支持往往流向沿海地區,河南和其他內陸地區的人口大省常被排除在外,而扶貧舉措在那裡收效甚微。他們表示,這些地區被忽視,恰恰是因為它們靠近東部的主要經濟中心,外界認為它們可以利用打工人員寄回家的錢和通過其他形式流入的財富自謀出路。

在河南固始縣的農村,儘管140萬農村人口中僅有7.3萬人低於每年94美元生活費的官方貧困線,但更多人的生活水平介於官方貧困線與世界銀行設定的每日1美元的標準之間。不論統計數據如何,這裡的村民首先告訴外人的是他們深陷貧困。楊廟村55歲的周芝文(音)說,她家住磚房,比起仍然住在土房的大多數人算是不錯的,"我們種的糧食只夠吃。現在不用交農業稅,可日子沒多大變化。"

駐北京的世界銀行官員戴維.多拉爾認為,許多貧困人口都是缺少外出務工人員或強壯勞動力的人家。但在固始縣,即便有家人東走打工的人家也照樣貧困,而且打工者本身的處境也常常不穩定。

本文留言

作者霍華德.弗倫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