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趣談

拆字,亦稱「測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漢字屬像形文字,一個字往往可以拆成幾個字,古人常常用這種拆字法,來判斷人事因果、預言吉凶禍福。

後來,有以拆字為業者,稱「測字先生」。其方法是先讓被測者隨手寫一字,測字者根據該字組成或間架結構來發揮答疑。

相傳,明朝末年,國勢危殆。崇禎帝朱由檢寢食不安,遂遣一宦官出宮打探民情。宦官來到一個測字攤前,先寫個「友」字,術者說是「反」賊出頭。宦官暗驚,再測「有」字。術者說「有」字也不吉,乃「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半邊,「大明」岌岌可危。

宦官聽得滿身是汗,忙說前面兩字寫錯,實欲測「酉」字。術者說,此字更為不祥,「尊」字去頭去尾,皇帝至尊快完了。三個同音字測下來,皆是明王朝亡國之兆。故事雖然無稽,卻也有趣。

另外,拆字還被廣泛地運用於作詩、填詞、撰聯、隱語、制謎、酒令等。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載有一首拆字詩:「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乃堅,古木枯不死。可人何當來,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黃鶴,志士心不已。」每一句中都含有拆字,構思奇特新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