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田訪華看中日關係的現狀和發展(圖)

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這是福田上任後首次出訪亞洲國家,也是他在2007年中最後的公務。

降至冰點的中日關係在過去半年中解凍

陽曆新年是日本最重要的節日和假期,因此年底是各界辭舊迎新最為忙碌的期間。

儘管如此,日本媒體仍然對福田訪華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從確定日程到出訪結束,相關的報導持續了半個月之久。

福田訪華期間,中國媒體也進行了大量報導,不少媒體更是以"冰雪過後是暖春"、"霧散雪霽,冬去春來"等詞彙來形容中日之間的關係轉暖。

與此相比,日本媒體在遣詞造句上要謹慎許多,除了對兩國的關係改善表示歡迎以外,更多的是對構筑並具體落實"戰略互惠關係"的期待。

重上正軌

從2006年10月安倍晉三前首相的"破冰之旅",到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的"融冰之旅",再到年底福田首相的"綻放梅花之旅"(中方稱之為"迎春之旅"),中日首腦和媒體通過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詞語營造氣氛,向對方表達出改善關係的意願。

正如福田在訪華期間與溫家寶進行的棒球練習一樣,投手(pitcher)和捕手(catcher)之間必須建立信賴關係,一來一往的投球接球才能成功。可以說,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中,中日雙方都付出了相當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特別是中日經濟高層的首次戰略對話、中國軍艦二戰後首次訪問日本等活動,雖然像徵意義大於實質,但是對於增強兩國間的互信,改善雙方的形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田訪華為改善兩國關係做了進一步的鋪墊,而根據目前的形勢發展,可以預計,定於2008年櫻花時節的胡錦濤國家主席訪日,將成為中日外交關係重上正軌的標誌。

分歧猶在

福田和溫家寶在會談中,均同意將2008年作為"中日關係飛躍的元年"。但是,要想實現雙方關係的飛躍,必然要正視並超越中日之間的問題。

而橫亙在中日間的東海油氣田問題、釣魚島問題、臺灣問題、歷史認識問題等,不管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還是隨著經濟或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都難以在短時期內得到根本解決。

2007年4月溫家寶訪日時,中日首腦曾確認將在同年秋天提出關於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的具體方針。

但是,雖然中日雙方各種級別的人員對此問題進行了反覆磋商和談判,並一直持續到福田前往中國之前,仍無法填補兩國間的分歧。

福田訪華期間再一次與中國領導人就早日解決東海油氣田問題達成共識,但作為牽扯兩國海洋戰略的原則性問題,除了事務級別繼續尋求妥協以外,或許還要期待兩國首腦做出具有智慧的政治決斷才能解決。

臺灣問題

臺灣問題也是中日之間的敏感問題之一。福田訪華時並沒有明言"反對"臺灣進行入聯公投,只是重申日方不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不支持"台獨",不支持臺灣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這一表態與中方的期待應該有一些差距。

福田在就任日本首相時便明確表示不會去參拜靖國神社,在訪華時也表示"只有認真地看待過去,並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該反省之處,才能避免今後重蹈覆轍的錯誤"。

因此,歷史認識在福田任內應該不會成為影響中日關係的主要問題。

但是,在日本,從政界到民間持有不同歷史觀的仍大有人在。不過,2006年10月由日本前首相安倍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達成共識的日中歷史共同研究,將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提交匯總報告。希望這一努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中日兩國在歷史認識上的隔閡。

日本的國內政治充滿變數,福田內閣能持續多久還不明朗。

不過,正如福田在北京大學進行的演講中提到:"今後兩國關係之路或許不會總是那麼平坦,但是我認為越是在那樣的時候,面對那些雙方時而出現的情緒化和狹隘的言論,我們政治家越是不能隨波逐流,而必須適應世界的潮流和大義,把日中關係一步又一步紮實的向前推進。"

期待中日之間能建立起更為堅實和成熟的關係,不會隨著某個政治家的更替而發生劇烈波動。

本欄發表的純屬學者專家自己的意見,並不代表BBC的立場。歡迎就本文的觀點發表評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日本時事評論員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