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的各級歷史教科書,總在反覆地告訴讀者,"落後是要挨打的"。所謂挨打,當然是指中國遭受西方列強(其後又加上日本)的武裝侵略,開其端的就是1840年英國發動的對華戰爭。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關於這場戰爭的起因,中外學者已有眾多而相互矛盾的解讀,但是倘說鴉片戰爭是因為中國"落後"而挨打,卻並不合乎歷史實相。
世界經合組織出版的《世界經濟千年史》提出了一組數據:直到清英鴉片戰爭爆發之前二十年(1820年),中國的GDP仍佔世界總份額的32.9%,領先西歐核心十二國的12%,更遙遙領先於美國(1.8%)日本(3.0%)。可見,當時中國經濟並不落後,GDP仍居世界第一,便是證明。
中國向來有崇聖拜經的傳統,滿清諸帝都好自命"今聖",雍正丶乾隆尤其警惕人們非議時弊,一概斥作"狂吠"。於是百年社會基本穩定,造就的經濟繁榮,反而成為政治日趨腐敗黑暗的屏風。二者的巨大反差,促使社會兩極分化越發劇烈。乾隆生前已出現蔓延川楚七省的白蓮教造反,他剛死又因滿洲權貴內訌而鬧出"和珅案",正是映照"盛世"實相的兩面。
《世界經濟千年史》對於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經濟數據的統計未必完整,但還是昭示了一個基本史實,即中國在清朝中葉仍屬全球首富,卻在世界競爭格局中,迅速淪為"東亞病夫",成為歐美乃至後起的日本競相瓜分的魚肉。箇中的歷史原因,不正由於當時經濟繁榮下政治腐敗丶社會黑暗的落差所導致的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近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