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人多吃外國生產的食品將會導致地球災難?

 2007-12-31 13:4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北京的超市裡,我注意到進口商品的數量日益增長:先是紐西蘭的乳製品,然後是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義大利橄欖油則掀起了最新的熱潮。作為一個美食作家和廚師,我遺憾地觀察到,隨著中國繁榮,中國的飲食變得越來越西化。

  我還擔心中國新的飲食習慣會助長溫室氣體排放。當美國和歐洲發起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運動,吃本地生產的食品,中國人卻沈迷於各種各樣的新選擇,沒有多想給地球造成的破壞。

  但在遠離城市中心的中國農村腹地,有證據表明氣候變化已開始破壞收成:在長城附近的一個村子,種植玉米的農民抱怨今年的夏雨遲來了6週,而冬天則越發暖和。從長城搖搖欲墜的瞭望塔下流過的溪水已乾枯,農民說附近山峰的降雪減少了。

  

今年中國經歷了1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受影響的農田近9900萬英畝(約6億畝),數千萬農民面臨用水限制。同時,中國南方6月的豪雨卻淹沒農田,造成數百人死亡。

  預計中國在種植糧食方面會遇到越來越多問題。聯合國報告指出,2050年後,全球變暖可能導致中國的玉米、大米和小麥產量下降37%。

  大約在10年前,中國北方人在冬天惟一的蔬菜就是大白菜,人們買回家後將其儲藏在後廊。如今,有著大把錢的北京中產階層在冬天到來時,冰箱裡放滿了來自中國南方的蔬菜,來自東南亞的水果和來自澳大利亞的海鮮。

  在中國傳統的烹飪中,肉通常只用一點,但如今中國人卻需要更多肉,導致森林過度砍伐以及甲烷排放量增加。由於中國年輕人厭倦了水果和茶,反而喜歡奧利奧夾心餅乾和可口可樂,越來越多工廠(許多是靠煤電運作的)製作加工食品和飲料。我當然瞭解,經過數十年生活物資的匱乏,中國人渴望一些新鮮吃法,儘管這些吃法在美國人眼中其實很平凡。但事實上,中國人應該保存延續了數百年的烹飪方法。

  傳統的中國廚師是世界上一些最足智多謀的人們。他們用當地生產的原料來調味,例如四川辣椒、醃菜,而且充分利用肉類,從骨頭到軟骨都被用上。隨著全球變暖,這些遵循傳統的廚師應成為中國富裕年輕城市居民的榜樣:使用當地生產的東西,有節省意識,保護地球,保護一種偉大的烹飪風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紐約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