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職業尋寶人哈徹 砸碎"東方泰坦尼克號"
1999年,南海海底30米深處,一座堆積的"小山"吸引了邁克·哈徹的注意。盜賊般的直覺告訴他,在黑暗的海洋深處,只有精緻的中國瓷器才會發出那種驚人的光澤。他毫不猶豫地下令打撈,結果多達百萬件清代康熙年間的瓷器出水。撈寶船隊上的人都露出垂涎的目光,但哈徹卻命令:砸碎它!對哈徹來說,世界文物收藏市場上,永遠是物以稀為貴。哈徹走了,浩劫留下:百萬件瓷器中,60多萬件被砸得粉碎。
如果沒有英國人邁克·哈徹的當頭一棒,南中國海的古老沉船和沉睡了千百年的寶物,將會是另一種命運。
潛伏在南中國海
巨大的財富誘惑,是所有海上尋寶人的第一原動力。邁克·哈徹開出高價,引誘同他一樣做著"撈寶夢"的人替自己賣命:考古專業的高材生、技術純熟的潛水員、海難事故的研究者、東方海域的知情人;此外,他還攜帶著小型武器。
一艘名叫"泰星號"的清代沉船,滿載著傳說中的寶物,奇蹟般地沉沒,消失於蒼茫。在尋寶人的夢想中,它是東方的"泰坦尼克號"。
1999年,哈徹重金聘請的考古人員,在荷蘭人詹姆斯·哈斯伯格所寫的《東印度航行指南》上,發現了這個驚人的秘密寶藏。"1822年1月14日,‘泰星號'船上載有2000多名乘客和船員,壓艙的是100多萬件福建德化的瓷器。船駛到中沙群島時,觸礁沉沒。"
哈徹立即順籐摸瓜找到了"印第安娜號"的航海日誌。在發黃的資料中,大致鎖定了"泰星號"的沉沒位置。哈徹帶上自己的船隊,悄無聲息地潛入中國的南海水域。
開始的頭一個月裡,搜尋並不順利。直到1999年5月10日晚上,聲波定位儀才顯示出不規則的海床,可是磁力計卻沒有太大異常。
轉折是在兩天後,5月12日,潛水員潛入深達30多米的海底,看見了一個又一個的直徑達1米的鐵環,然後發現了一處小山似的堆積物,方圓足有400多平方米,竟然全是瓷器!
哈徹大喜過望,請來了英國著名海難研究專家尼戈爾·匹克福做鑑定。"這就是‘泰星號'!這百萬件瓷器全部出自康熙年間的中國四大窯系,幾乎件件都是精品。"
這些精品沒有在海難中毀壞,但大部分卻在重現於世後被砸碎。那剩下的36.5萬件絕佳瓷器,被哈徹偷偷拖出了南海,運到德國待價而沽。隨後持續了9天的拍賣會,為哈徹帶來的是整整3000萬美元的橫財。
3萬美元買不回一件
砸碎"東方泰坦尼克號"之後的這場拍賣會,無法不讓中國人想起多年以前,荷蘭嘉士德的中國文物專場拍賣會。那是中國水下考古人最心痛的記憶。
1984年,邁克·哈徹潛心研究曾經的"海上馬車伕"--荷蘭。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塵封的檔案館裡,"哥德馬爾森號"吸引了哈徹的目光。1752年冬,"哥德馬爾森號"商船滿載著瓷器和黃金,從中國廣州駛往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這艘船在航行了16天後,觸礁沉沒。
哈徹在南海海域探測到了這艘沉船。23.9萬件青花瓷器,125塊金錠、總重達45公斤,還有兩門刻有東印度公司縮寫VOC的青銅鑄炮......打撈出水的文物讓哈徹眼花繚亂。哈徹將它們悄悄拉到公海,隱匿一年後,拿出 "無人認領的沉船允許拍賣"的國際公約,將沉寶交給荷蘭的嘉士德拍賣行。此舉換回了2000多萬美元的回報,使他成為"最富有撈寶家"。
1986年4月,阿姆斯特丹,嘉士德中國文物專場拍賣會開幕。一次拍賣會上出現23.9萬件之多的中國文物,這樣的盛況,在歐洲收藏史上前所未有。中國駐荷蘭使館急電國內,請示此事。
國家文物局文物處的楊林緊急受命。他翻遍了國際海洋公約、世界各國海洋法,卻找不出任何一條能制止此事的法律依據。無奈,國家文物局只好派出了兩位陶瓷專家耿寶昌、馮先銘,前去阿姆斯特丹一探究竟。但他們只帶了3萬美元。
拍賣行把優先競拍的待遇交給了中國人--1號牌。可是,在整整3天的拍賣中,中國人連一次舉牌的機會都沒有得到--每一件瓷器的起拍價格,都在估價的10倍以上,3萬美元形同廢紙,20多萬件珍貴的中國文物花落旁家......20多年後的今天,當中國全力以赴打撈"南海一號"時,留下了一句悲憤的話:"中國水下考古能有今天,是哈徹‘逼'出來的。"
小孤兒,大海盜
在國際海洋考古學界,邁克·哈徹的名字,已經等同於"災難"。
他慣於毀寶提價,從來都"說不清楚"打撈的地點。對於"哥德馬爾森號",他拒絕回答詳細位置。而古航海日誌顯示,這艘中國商船是在香港西南海域觸礁沉沒。對於"泰星號",他自稱在"赤道南部兩度、爪哇北部、蘇門答臘東部和新加坡南部之間的某處海底",但事實上,他的船隊如幽靈般在香港海域勘探了一個多月。
生於1940年、黃頭髮、赤紅臉、長得五大三粗的邁克·哈徹,從不掩飾對財富的狂熱。"我在孤兒院中長大,我閱讀尋寶發財的書,希望有一天也能找到大筆寶藏。這些書影響了我的一生。"
1970年,30歲的哈徹跑到了澳大利亞,成立了一家海洋商業打撈公司,打撈二戰期間被擊沉的商船和軍艦。一個偶然的機會,哈徹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艘古船--載有2.2萬件中國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他試探著把瓷器賣給收藏家,結果卻大吃一驚:數百萬美元,比前三年的收入還多!
自此,哈徹決定改變業務方向--尋找南海古沉船。漸漸的,哈徹成名了。他成了"最出色的海洋探險家"、"當代最成功的尋寶人"。
不過,哈徹並非一直順利。2007年初,他吃上了國際官司--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的1.5萬名投資者狀告哈徹騙走他們4000萬美元的投資。原來,2006年,一名澳大利亞人、一名紐西蘭人和哈徹合夥,成立了"哈徹信託投資基金會"。他們四處宣稱"又發現一處巨大的海底沉寶",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僅在日本就有1.3萬人把血汗錢送進了哈徹的口袋。但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哈徹毫無動靜。
背著4000萬美元債務的哈徹的最新表態是,"我確實在南海開發新的撈寶項目,但是你們得有耐心和信心,遲早有一天,會得到回報的。"這一紙聲明,引起了海洋考古專家深深的擔憂。假如哈徹真的發現了又一個巨大的寶藏,為了填補這4000萬美元的漏洞,他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南海,將無法平靜。
美國老兵
盜撈萬件中國古董
四年過去了,儘管美國退伍老兵費爾·格雷科仍背著"盜撈"的犯罪嫌疑,但他藏在洛杉磯家中的2.3萬件中國古董已越來越少。發達的網際網路讓他輕易繞過公開拍賣文物的法律障礙,將古董賣給了私人收藏家。似乎無人能夠阻止他的"黑手"伸向南海深處的中國沉寶。
瞞天過海20年
2003年8月,紐約格恩西拍賣行接受一家名為"牧馬尋寶公司"的委託,準備公開拍賣一大批漢唐陶瓷、明代花瓶等中國珍寶,底價總計1500萬美元。就在拍賣槌即將敲下的那一刻,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突然喝停,理由是"牧馬尋寶"涉嫌非法打撈與走私。中國文物怎麼會在紐約拍賣,又為何被菲律賓政府喝停?這背後是一個海盜式撈寶故事,費爾·格雷科就是那個海盜。
費爾·格雷科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老兵,曾參加越戰。1972年,當他離開越南時,身上的大背囊裡,裝滿了《南海古貿易調查報告》、《東南亞考古現狀》、《中國古董》等書籍。回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格雷科前往非洲馬達加斯加尋寶。沒想到首次下海就撈到了金塊,格雷科發現尋寶才是財富之路。
由於熟悉亞洲文化,格雷科認定南海海域內沉沒的中國古船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寶庫。他立即回到亞洲,瞄準了菲律賓、印尼及越南附近海域。他先在菲律賓住了至少10年。其間,格雷科在香港成立了名為"牧馬尋寶"的公司,籌措尋寶資金、招募文物行家。另一邊,他千方百計與菲律賓國家博物館負責人攀上交情,瞭解該國撈寶手續底細。暗中,格雷科已經招募了數百名菲律賓漁民中的潛水高手,集合他們打撈海底沉船上的"瓶瓶罐罐"。
在後來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格雷科說:"在20年的海底尋寶行動中,具體情況從不為外人所知。而且大多數國家都還沒意識到水下文物的價值,一旦它們知道價值,那我們就沒法干了。"
繞過法律網上拍賣
而對拍賣行,格雷科謊稱,他的海底尋寶行動是"完全合法"的,獲得了菲律賓國家博物館和有關方面的特許,直至被喝停的那一刻。
據菲律賓《調查者報》報導,格雷科海底撈寶的"巔峰期"始於1997年,一直持續到2002年。其間,他在南海海域先後發現了16艘海底沉船,撈起了約2.3萬件古董。令人吃驚的是,數量如此之多、價值如此之高的文物,竟然悉數被格雷科悄然運回美國。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海底探險家埃莫裡·克里斯托夫和《紐約時報》記者曾到訪格雷科位於洛杉磯市郊的住所:花園裡赫然立著幾個高度超過兩個成人的巨型花瓶;6座被懷疑來自明太祖墓前的石雕,擺在花瓶兩側;精美的瓷碗、陶碟要麼被隨意擺在地上,要麼一疊一疊地堆放在一起......記者不禁驚嘆:"格雷科的家簡直就是小型中國古董博物館!"
更深的黑幕隨之也被揭開:菲律賓國家博物館否認曾向格雷科頒發過任何撈寶及文物出口的證件。2004年,菲律賓司法部要求美國引渡格雷科,並簽發了逮捕證。
由於美國政府拒絕配合,格雷科並沒有受到上述指控的影響。在委託拍賣流產後,他決定改在網際網路上拍賣,通過電郵與買家交易。國際考古學家對此憤怒不已,因為不知究竟有多少珍貴文物就這樣從格雷科手中消失,從此徹底破壞了考古價值。
"海盜"遭到通緝
澳大利亞考古學家布萊恩·霍曼揭露了格雷科手中古董可能的真實來源。
從2000年開始,格雷科先後多次同霍曼聯繫。格雷科曾向霍曼展示其撈寶錄影。霍曼說:"從海象和水下環境來看,我初步斷定那應該是中國所屬的南海水域。他展示的中國文物,從所附珊瑚蟲及其他附生物的痕跡來看,也能斷定應該是中沙或者西沙水域。"
但2006年1月底,擁有印度尼西亞永久居留權的格雷科,被印尼政府通緝,因為他涉嫌"大量走私國家級文物"。2006年2月,格雷科連人帶船在阿聯酋迪拜被扣押,船上所有文物被沒收,他本人也被拘禁180天。去年年底,格雷科終於回到美國。他毫無悔過之意,向媒體辯解說:"我不是尋寶者,不是考古學家,也不是出口商,我只是海底沉寶的保管員......我很自豪成為它們的守護者!"本報綜合消息
比利時人海曼斯搶奪五代十國沉寶
和職業尋寶人不同,比利時人呂克·海曼斯是一個金融投資家,南海是他的又一個"商業領域",而印尼人是他的新"合作夥伴"。只不過,他們都沒有料到會如此幸運:一艘滿載寶藏、填補歷史空白的中國古沉船,正在海底等著他們。
全程記錄了海曼斯尋寶之旅的一家水下攝影公司,後來這樣描述寶藏發現的時刻:"2004年9月,爪哇海60米深的海底,那真是激動人心的一刻:14000串珍珠、4000塊寶石、400件暗紅色的藍寶石和2200塊石榴石,而這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爪哇海的驚喜
2003年的一天,一位歐洲客戶敲開了呂克·海曼斯的家門,"最近有印尼人要打撈南海附近的海底沉船。我打算投資500萬歐元,你註冊一家公司,所得收益五五分成,怎麼樣?"這是海曼斯第一次聽到"水下考古"和"南海"。考慮清楚後,海曼斯不再猶豫。不久,他就帶著法國潛水專家丹尼爾·威斯奈凱爾,以及兩艘比印尼海軍軍艦還先進的船隻,來到了印尼的爪哇海面上。
2004年9月,威斯奈凱爾對海曼斯說:"漁民給我們送來了撒網時撈到的陶瓷碎片。"海曼斯和潛水隊下海勘察,第二天威斯奈凱爾就瞄到了幾塊陶瓷碎片,接著,是一個高約30厘米的瓶子。威斯奈凱爾揭開瓶子看見了一柄金馬刀的手柄。"我們找到寶了!"這是一艘很大的沉船,70米長、15米寬。海洋考古專家說,商船來自西元10世紀的中國,距今已有千年。
它來自五代十國
海曼斯在船隊坐鎮整整19個月,指揮潛水隊先後下潛2萬次,把將近25萬件珍寶逐一打撈上來。
不久,雅加達一間毫不起眼的小倉庫裡,出現了一幕奇觀--地上堆放著成千上萬件古色古香的瓷器;古埃及法密德王朝的七彩玻璃器皿隨處可見...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些瓷器:碟子上的飾紋是龍、鸚鵡和其他異鳥;茶壺上的蓮花圖案清晰可見;青瓷上的釉完好無缺。海曼斯找來的德國陶瓷專家彼得·施瓦茨驚嘆道,這是中國官窯的瓷器。
最讓考古學家們驚嘆的是:這艘沉船出自中國的五代十國時期。唐朝的強大,使得陸上"絲綢之路"成為主要貿易途徑。直到唐朝衰落,北方戰亂,海洋才成為中國貿易的新出口。"海上絲綢之路"從此興盛。然而,當時正值戰亂,歷史學家對這時期海上貿易的情況所知甚少,幾無記載。
印尼人翻臉了
就在海曼斯打算對一個新的寶藏"躍躍欲試"時,印尼警察查封了他在雅加達的藏寶倉庫,指控海曼斯的公司"非法撈寶"。或許,面對著估價4000萬美元的一倉庫寶藏,已經掌握了打撈沉寶方法的印尼人,若想甩開海曼斯單干,是個不錯的打算。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深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