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抵抗組織的女士們(圖)

故地重遊,特別是時隔六十多年,再次回到自己曾經生活戰鬥過的地方,一定別有一番感慨。本臺駐巴黎記者愛瑪-珍·柯比最近就陪同一位當年效力於二戰期間法國在倫敦的抵抗組織的女士,進行了一次令人感動的懷舊之旅。

特蕾絲卡·托雷斯二戰期間曾在倫敦為自由法國部隊工作

透過黑色計程車窗口的迷霧,還有成串滾落的雨滴,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向窗外望去,四下裡打量著倫敦。

她迫不及待地用袖子擦擦玻璃,搖搖頭,感到有些迷惑不解。

"我怎麼哪兒都沒認出來?"她嘟囔著坐回到座位上,顯然對自己被記憶所矇騙而感到一絲憤怒。

特蕾絲卡·托雷斯是位法國作家,二戰期間她曾在倫敦為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部隊工作。

我與她一道,踏上了懷舊之旅,尋訪她1951年的小說《婦女營》中的場景地。這本小說打破了當時的禁忌,講述了未婚母親和女同性戀的故事。

我們繼續往前開,誰都默不作聲。然後,突然間,她向前探著頭,衝著司機喊:"這裡!在這裡拐彎,就是小山街!"

我就知道她會記得。

距她第一次來梅菲爾(Mayfair,倫敦上流住宅區)的這個地方,可能都過去70年了,但她在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武裝力量裡當戰士的歲月的記憶,還是那麼清晰。

此前,我曾經到她巴黎的畫室,聆聽她講的故事,看那些發黃的照片。她的剪貼簿上那些穿著制服的姑娘們,似乎已經不再是靜止的影像,而是隨著戴高樂婦女營的聲音和氣味,開始翩翩起舞了。

她講了很多同志們的故事,這些來自法國社會各階層的女性,一起生活在陌生的國家,度過了一個個孤獨的聖誕節,大家唱著法語聖誕歌曲,拚命試著不去想家。

1940-41年倫敦遭德軍空襲

她也講到了親眼目睹倫敦被轟炸大火後的末日景象,人們面對德軍閃電戰襲擊時的勇氣,還有溫馨瞬間的自豪回憶,那是在9路公共汽車上,一位倫敦人注意到了她的法國軍裝,就探過頭來說:"法國萬歲!"

儘管雨下個不停,特蕾絲卡還是急著下了出租車。

她打著雨傘,笑著說,整個二戰,這裡也是雨下個不停。她踮起腳尖,透過窗子往那個曾經是她的舊軍營的大房子裡面看,樂得合不攏嘴。

投降之恥

我又回想起她厚厚的相冊裡,我最喜歡的那張她的照片。

照相的那一天,是她第一次來小山街報導,一位漂亮的少女站在中間一級的台階上,肩上斜挎著軍用背包,側對著相機開心地微笑著。她的眼睛閃閃發光,讓看的人也感受到那份激動之情。

我曾問她,是什麼讓一個家裡的寵兒、在修道院裡上學、剛剛19歲的她拋棄一切,來到英國的。

她告訴我,維希政府1940年7月向納粹投降,讓她備感恥辱。

她一聽說有位法國將軍還在倫敦繼續抵抗時,她就立刻收拾箱子,長途跋涉,途經西班牙和葡萄牙,坐船到了利物浦。

她告訴我,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事。

邂遇皇家

我們現在路過的每個地方,都會觸發她生動的回憶。

我們開車路過波爾大廈,她咯咯笑著,記起曾經有一天,她在這裡騎著自行車,坐在一輛昂貴汽車的兩個"甜美的小女孩"搖下車窗,想好好看看這個奇怪的法國女人,居然在倫敦市中心騎自行車。

她也向她們揮揮手,那時她意識到這兩個甜美的小孩是伊麗莎白公主和瑪格利特公主。

不遠處是西敏寺和唐寧街十號,在那裡她曾經和她的未婚夫喬治(流亡法國總理的兒子)去乞求丘吉爾對他的父親施加壓力,允許他們結婚。

我不知道,當她沉默時,她是不是滿心都是那些沈重的回憶。

我問自己,她是否在回憶流放時的痛切思鄉之情,或者是她懷著 5個月的身孕,卻得知自己的丈夫喬治已在法國被人殺害,永遠不會再回來時的情景。

老兵歸來

在特拉法加廣場,我們與克萊爾會面,她是特蕾絲卡在戰爭期間的密友,也是婦女營中,除特蕾絲卡以外唯一現在還活著的人。

在戴高樂將軍當時的總部所在地卡爾頓花園,兩位老太太盯著牆上褪了色的牌匾,並在戴高樂的雕像站好。

特蕾絲卡笑著說道:"你看我們,多奇怪啊,我們還在這兒,兩個老戰士忠誠地返回了自己的崗位,只不過她們的將軍早就死了 。"

後來,在福特楠姆和梅森百貨公司吃午餐的時候,我看到一位年輕的法國女招待羞澀地問特蕾絲卡在這裡做什麼,因為她們的桌子上擺滿了黑白照片。

當女招待知道了二位的歷史,她立刻對她們表示感謝,感謝她們為法國所做的一切。

我一邊翻看著這些照片,我一邊問特蕾絲卡,現在從她自己和克萊爾身上,是否還能找到當年驕傲地報名參軍的兩個少女的影子呢?

特蕾絲卡細細打量著克萊爾臉上細密的皺紋和滿頭白髮,又瞧瞧自己乾枯的雙手上的老年斑。

"我記得有個叫克萊爾的女孩,也記得有個叫特蕾絲卡的女孩,"她慢慢地說。"但那是很久以前的兩個女孩,不再是我們了。"

我坐在酒吧的長凳上,看著她們咯咯笑著,用法語交談,好像有什麼小秘密。她們吃著英國牡蠣,而且對這樣荒誕的事情覺得滿心歡喜。70年前,這對於拿軍餉的人來說,可是遙不可及的。

特蕾絲卡抬頭看的那一剎那,我似乎依稀看到了,仍然是那位發黃的照片上的美麗少女,肩上斜挎著軍用挎包,決心要為法國的自由而戰鬥。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