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齡成新的就業攔路虎

中國,一項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年齡"已經成為影響求職者就業的第二大因素,排在"工作經驗"之後,"學歷"和"性別"之前。超過80%的公眾認為,《勞動法》應該增設禁止"年齡就業歧視"的條款。

據《中國青年報》星期一報導,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等最近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82%的公眾認為,受年齡因素影響最大的群體是下崗再就業者,這個比例遠遠高於高校畢業生和在職人員。統計顯示,中國下崗職工平均年齡為近40歲,主要集中在40到50歲之間,佔下崗職工總量的近44%。大齡下崗職工依然是就業中的困難群體。

《中國青年報》的報導列舉了廣西省一位最近第二此被檔在公務員報考門檻之外的劉家海的遭遇。他第一次試圖報考公務員是在2005年,當時他年齡為35歲,但是被拒絕參加考試。報導說,如今在中國,具有類似劉家海遭遇的人不在少數。劉家海最近向法院狀告了廣西省人事廳和省民政廳。另外一個例子是,2005年11月, 四川大學法律碩士楊世建狀告人事部就業歧視,被稱為"國家公務員報考年齡歧視第一案"。北京高院裁定的結果是不予受理,楊世建又向最高人民法院遞交了申訴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任何答覆。報導說,楊世建又向很多企業和高校投遞了簡歷,得到的回答是:他們對35歲以上的碩士、40歲以上的博士不予考慮。旅居美國的中國時事評論人士方覺先生就中國的年齡歧視問題表示:

"因為現在中國就業市場競爭很激烈,很多年輕人包括剛畢業的年輕大學生都在湧入就業市場。就業市場是嚴重不均衡,尤其是一些有利益的、熱門的職業,比如說像公務員,這些職業的競爭者是非常多的。這種情況一是反映了中國就業市場的嚴峻,就業的機率很小。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國腐敗蔓延,腐敗蔓延導致一些有可能腐敗的行業出現了非常激烈的、可以說是惡性的就業競爭。中國的年齡歧視主要是中國的法制問題,要通過法律形式禁止不正當的年齡歧視。像美國就有法律禁止年齡歧視。所以,中國要解決年齡歧視的問題不能僅僅依賴宣傳。"

2007年3月一項針對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所做的調查顯示,有近55%的人認為曾受到過各種不同的歧視,認為受到過嚴重歧視的佔近16%,其中年齡歧視在歧視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年齡歧視主要集中在25歲、35歲、40歲這三個年齡段。企業、高校招聘及公務員招考仍然是歧視最普遍的領域。 年齡成為單位招聘人才的"硬指標"。進入一個招聘求職網站,幾乎所有的職位都有年齡要求。商店收銀要18~25歲,網站編輯要24~34歲,網吧管理員要20~25歲,一個在T恤上印圖案的工作也要求35週歲以下。美國中文網際網路雜誌《中國事務》的主編伍凡先生認為,中國就業市場存在如此嚴重的年齡歧視,顯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畸形狀況:

"中國現在的這個狀況是很奇特的。年齡大有工作經驗、成熟,這對一個職業是一個優勢。現在中國就業率下降,就業的位置有限,所以他把門檻提高了。現在為了報考一個公務員,有幾萬人來招考。中國的就業機會不平均、不平等,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不平衡造成的。這麼多的青壯年都排在了就業範圍之外,那以後怎麼發展?"

報導說,被調查的人中有些人表示,目前《中國勞動法》只規定了"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但沒有關於"禁止年齡就業歧視"的規定。因此,求職者因年齡遭到歧視時,很難獲得法律保護。調查中,認為勞動法應該增設禁止"年齡就業歧視"條款的公眾佔近83%。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