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楊鼎十思
楊鼎,明朝陝西咸寧(今西安)人,字宗器,少時家貧,特別喜愛讀書,舉鄉、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編修,官至太子少保、戶部尚書,謚"莊敏"。楊鼎鄉試名列第一之後,聽說南京國子監祭酒陳敬宗學問道德都好,便請求到南京國子監完成學業。他不帶僕人,刻苦攻讀,親自做飯,安然如常。陳敬宗考察他的文章,觀察他的行為,感嘆說:"閉門讀書,安於貧賤,即使是顏回那樣的賢人,也不會比他高出多少啊!經常稱讚他的賢明。
有位太守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楊鼎為妻,楊鼎以未告知父母為由而辭謝。太守於是轉托楊鼎的同鄉兵部尚書徐琦對陳敬宗說:"楊鼎他很清貧,太守家卻很富裕,楊鼎的父母得知此事,一定會安心的。"陳敬宗也勸楊鼎答應這門婚事。楊鼎卻說:"我人雖清貧,但在道義上卻是富有的。猗頓雖很富有,但在道義上卻是貧乏的。我怎麼敢貪戀富貴呢?"陳敬宗更加喜愛楊鼎的德行。
楊鼎初任戶部右侍郎時,恐不能勝任此職,親自書寫《十思》座右銘以自勉。
"量思寬,犯思忍,勞思先,功思讓,坐思下,行思後,名思晦,位思卑,守思終,退思早。"
即:氣量要想到寬宏,對別人的觸犯要能忍讓,辛勞的事情要爭先,功勞面前要退讓,座位要想到在人之下,行路要想到走在人之後,名聲要想到隱忍、不追求顯赫,地位寧居人下,為官為道要堅持始終,年紀大時要想到盡早退讓。
楊鼎為官清正廉明,他曾對人講:"吾平生無可取者,但識廉恥二字耳。"他在家鄉興建靜善書院,請老師教育家鄉子弟;遇到飢年,則以全部積蓄賑濟鄉里。成化十五年(1479),楊鼎再次上書請求致仕(退休),這正是"退思早"的體現。明憲宗准其告退。並命終身給楊鼎月米二石,歲役四人。明朝大臣致仕有給賜,便從楊鼎開始。
明《玉堂叢語》
註:
原憲:孔子的弟子,以安貧樂道聞名。
猗(音yi3)頓:春秋時魯國著名的富商。
- 關鍵字搜索:
-
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