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女記者工作生活辛酸多(圖)

 2007-11-10 00: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記者過去被稱為「無冕皇帝」,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並稱:女記者不可能根本改變這種狀態,只能嘗試自我善待。」

  挺著大肚「搶新聞」

  在某中央媒體做記者的小陳,因丈夫工作調動,她也「夫唱婦隨」從北京來到上海分站工作,如今孩子剛滿月,熟悉小陳的記者朋友又在許多新聞現場看到了她,連懷孕到生子,小陳在家「賦閑」的日子只有6週。小陳說:「像我們這樣的女記者,一旦‘消失’兩個月,原本熟落的聯繫人立即會生疏。」在如今的記者圈中,像小陳這樣的女記者不在少數,尤其是今年的金豬年,懷孕的婦女尤其多,女記者挺著大肚艱難地搶新聞的場面並不罕見。

  「漸忘的」青春年華

  同是某中央媒體駐滬辦的女記者小盛,上世紀70年代初出生的她至今孤家寡人,不是乏人問津,而是實在沒時間也沒精力,她的電腦屏幕上寫著:生活向左,工作向右。小盛試圖把兩者分開,可還是做不到。她說:「每天上下班都沒時間,經人介紹也談過幾次戀愛,但多次都因為突發新聞耽誤了約會,時間長了誰願意受這份罪,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今天的上海傳媒界,女記者的數量已壓倒性的超過了男記者,每次新聞活動現場都不乏青春靚麗的女記者,活動主辦方經常會調侃說:我們被一群美女記者包圍著。女記者們對這些「恭維」早已沒了反應,現實並沒有因為她們是女記者,並且是靚麗的女記者,就獲得比男記者更多的機會或者能比其他職業的女性生活得更好。

  最近,上海一名採訪教育新聞的美女記者辭職做起了全職太太,好多女記者得悉後滿是羨慕。但是,議論歸議論,她們依舊想著今天稿子能發多大,明天還有什麼新聞……

  「職業媽媽」的無奈

  上海《東方早報》的小韓最近很鬱悶,連MSN的名字都改成「職業媽媽的悲哀」,原來,她才兩歲半的兒子最近嚴重跌倒把牙床給摔壞了,可能還會有後遺症,小韓把這起事件歸咎於自己出差造成的閃失。小韓告訴記者:「我對不起兒子,他長這麼大,我幾乎沒有一個雙休日能夠在家陪他玩,別的母親都帶著孩子參加社區或者幼兒園的親子班,我卻連每天按時回家陪他吃晚飯都做不到。」

  據瞭解,上海的媒體統一規定:25歲以後生育的女記者可以享受4個月的產假,若是剖腹產,再追加半個月。但據小韓瞭解,女記者群中真正用足這4個月的鳳毛麟角。很多做母親的女記者介紹,她們現在基本都是用七分的精力工作,三分的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女記者要自我善待

  儘管女記者多在抱怨工作的壓力和光鮮背後的辛酸,但每年仍有大批新聞系和非科班出身的大學生積極投入媒體圈。上海交通大學傳播學專業三年級的小范說:「記者是一份讓人容易有成就感的職業,也是對自己體力和腦力的考驗。也考慮過這份職業的辛苦程度,但是自己還年輕,尤其是現在社會男女平等,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

  上海有學者認為,女記者職業的艱辛,未能引起社會的關注。著名社會學教授顧駿坦言:「整個社會在走中性化路線,性別模糊已經成為所有行業的共性,女記者與男記者在同一起跑線上,很難求得社會更多的關注,只能自己善待自己。」

  顧駿把女記者比作穿上「紅舞鞋」的職業人士,「社會競爭和生存法則逼迫著她們要沒完沒了的舞著,跳得快或慢全由自己掌控。」顧駿認為,女記者需要做好自我規劃,想要有所作為,必定會有所犧牲、有所放棄,若只想寵辱不驚的生活,工作和個人生活不會有嚴重的摩擦,關鍵還看自己如何取捨。
来源:大公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