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道德決定命運

 2007-11-04 15: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是文化的主宰,神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思維遭排斥;認為人生下來便有原罪,唯有禁慾修行,寄望來世。在中世紀後期,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為了突破思想禁錮對生產力的約束,以人為本的思想乃應運而生,孕育了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的精義,首在肯定人的價值,將人的一切:人的心靈、人的身體、人的形象、人的活動、人的歷史、人的社會、人的世界,作為關注的中心。人文主義的奠基者彼得拉克曾說過:「任何人都不願意成為不幸的人,淒涼悲苦的過一生,這是與人的本性相違的」。又說:「有人對飛禽、野獸、魚類的事情知道很多;對人的本性卻一無所知,不知道我們從何而來,不知道往何方去,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不知道這活著有什麼好處?」因此,他認為人應該去研究探索的主題應該是「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福祉」。

人文主義者認為人不應該安於宿命,主張與命運抗爭;認為人人生而平等,反對以出身、門第,這一類條件來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要打破這種不合理違背人性的階級劃分辦法。主張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只能由其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貢獻大小來決定。

人文主義學者阿爾貝蒂常掛在嘴邊的格言是:「德行戰勝命運」,排拒悲觀主義、宿命論的想法,認為「因為人的勞動,給自己創造榮耀,使家庭富裕,使城市繁興。」

人的命運好壞,並非操之於神或任何超越力量之手,而是由自己決定的。阿爾貝蒂說:「道德是指人在塵世生活中的辛勤勞動,是明智的教育和良好的生活,也是指公正的法律、道德的原則、智慧的建言、宏偉的事業和對國家、信仰、勤奮、精進的純潔熱愛。」因為秉持這樣的道德,在「不幸的時候,可以保持名譽,幸運的時候,可以享受光榮」,正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人文主義者主張:「只有擁有精良的技能,豐富的知識,恆久的工作,誠實的言行,理性的態度,正義的堅持,才是真有價值的人生,才能稱為文明的生活」。「不要抱怨、不要哭泣,對付不幸的命運,只有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道德」,文藝顛峰時期大學者柯里諾告訴我們:「人人都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来源:人間福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