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魚兒也會失眠(圖)

 2007-10-17 14:2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眾所周知魚類沒有眼皮,但是它們卻能睡覺。近日,科學家們通過研究10月15日對外界稱,有些魚類也和人類一樣,它們也會飽受失眠的困擾。

據美聯社10月15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科學家研究睡眠障礙不僅僅只困擾人類,魚類中的斑馬魚(一種水族館用來當寵物飼養的普通魚類)由於突變基因,也和人類一樣會受到失眠的困擾。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部研究人員稱,突變基因的斑馬魚比沒有突變基因的要少30%左右的睡眠。

據瞭解,突變基因的魚類缺少hypocretin(一種神經肽)的工作感受器,這種神經肽隱藏在普通魚類腦部區域神經元內,該神經肽可以控制飢餓、性慾以及其它的基本行為。

由美國睡眠研究會主席發起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睡眠研究會主席、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發作性睡病中心主任米尼奧(Emmanuel Mignot)教授領導併發起的。米尼奧教授稱,他們正在尋找魚類導致「睡過頭」以及不睡覺的突變基因。他稱,這將有助於揭開腦部在演化過程中的發展。

米尼奧教授說:「許多人都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睡覺?’、‘睡眠的障礙是什麼?’等,我認為首先需要研究明白的是大腦如何提示並控制睡眠的。通過研究斑馬魚有可能給我們一些重要的線索——為什麼在自然演化過程中要有睡眠,並且睡眠變得如此普遍。」

據悉,該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10月16日出版的《公立科學生物圖書》雜誌上。

為什麼要研究斑馬魚?

由於斑馬魚基因與人類基因的相似度達到87%,這意味著在其身上做藥物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也適用於人體,因此它受到生物學家的重視。因為斑馬魚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學家很容易觀察到藥物對其體內器官的影響。此外,雌性斑馬魚可產卵200枚,胚胎在24小時內就可發育成形,這使得生物學家可以在同一代魚身上進行不同的實驗,進而研究病理演化過程並找到病因。

斑馬魚簡介


斑馬魚,又名藍條魚、花條魚、斑馬擔尼魚(Brachydanio rerio),原產於印度、孟加拉國。體長4∼6厘米。體呈紡錘形。背部橄欖色,體側從鰓蓋後直伸到尾未有數條銀藍色縱紋,臀鰭部也有與體色相似的縱紋,尾鰭長而呈叉形。雄魚檸檬色縱紋;雌魚的藍色縱紋加銀灰色縱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