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豬也比中國人活得滋潤

中國經濟網刊載了一 則題為《生產過程奇招多.揭密奧運食品的獨特成才路》的報導,該報導披露.北京政府在全國各地建了十數個奧運蔬菜和生豬特供基地,為保證.特供北京奧運會的奧運小豬的健康,生豬飼料用的是有機農作物,另外小豬每天須室外健身兩個小時。生豬免疫還要採用天然中草藥。採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方式養豬,豬的生長期要比普通豬長兩三個月。出於安全考慮,養殖基地都是秘密養豬,不能向外界透露具體地點。一般選在遠離城市、工業和交通幹線的地方,生豬遵循只出不進的原則。養豬場周邊都用圍牆圍著,只有一個大門可以進出,而且有專業保安二十四小時值守,不會有其他生豬進入。基地內有二十四小時的攝像頭監控,不僅陌生人不能進入,按照國際奧委會的標準,養殖基地一年內甚至不能有其他的豬闖入。另外,奧運會特供原奶進入生產車間後,溫度要在二十分鐘內由四度左右上升到一三O度以上,技術人員風趣的稱這是在給牛奶洗桑拿。奧運肉雞從農場到餐桌要經過十八道檢驗檢疫關。待宰的毛雞進廠要給運輸車及車筐裡的毛雞消毒,消完毒後,毛雞就被吹風降溫。

而與此恰好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最近,中國製造的產品正在全球範圍內鬧得沸沸揚揚,幾乎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特別是日用品,都遭到來自歐美國家的嚴格檢驗,而且傳出各種違禁物超標或者有含毒成分的說法。連菲律賓也開始對中國製造說「不」了。國際上的確有以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低劣為藉口的非貿易壁壘。

我們暫且不去評說國門以外對中國貨的說長道短,只須反躬自問一 下:國內產品有多少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國內有多少產品不經檢驗就可以直接出口的?國內又有多少產品是經過了所謂檢驗,又把人吃出問題的呢?前不久,有人在網上開列出五十六種食品,從醬油、水發海鮮到大米,不合格的多了!中國製造原來內外有別,好像外國人的肚子生來就比中國人的高貴,恰恰說明瞭中國產品的確有問題。這些有問題的產品是要把國人的肚子練成污水處理廠或者超級垃圾桶嗎?從這些垃圾製造裡面篩選出來的所謂合格產品再提供給外國人,這是什麼產業政策?這是什麼商業文化?這又是什麼市場道德?而中國老百姓日常使用的這些日用品,尤其是食品和藥品卻常常由於監管的缺位而屢屢出事,其真實的生存狀態比起奧運豬的待遇來真是望塵莫及啊!我不禁再一 次為國內的老百姓感到悲哀:北京政府這種貴外賤內的洋奴心態不是明擺著把你們當豬羊來圈養的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邰城公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