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存在諸多隱患

三峽大壩等水利工程被批評破壞生態環境

中國專家表示,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安全存在諸多新老隱患,如不及時預防治理,恐釀大禍。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25日在武漢召開研討會,討論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

三峽工程歷經15年建設,已接近尾聲。 自去年進入初始運行期以來,其對長達600公里庫區的生態環境以及長江河道形態產生的影響,也逐步顯現。

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汪嘯風對最近美國《華爾街日報》有關三峽大壩正面臨山體滑坡和水污染的報導發表評論說:"有些說法別有用心,但多數是出於對三峽工程的關心。我們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汪嘯風表示,三峽庫區歷來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水土流失嚴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開發造成生態退化,水土流失加劇狀況遠未得到根本扭轉。

諸多生態環境隱患仍令中國各級政府和專家憂心忡忡。

國土資源部專家、三峽庫區地災防治工作指揮部指揮長黃學斌指出,時常發生的地質災害嚴重威脅庫區民眾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後會造成湧浪災害,浪高最高可達數十米,波及數十公里範圍。

湖北、重慶政府負責人均表示,三峽工程蓄水後,支流水質惡化,部分出現"水華"現象,且發生範圍、持續時間、發生頻次明顯增加。

湖北省副省長李春明說,近年來,荊江崩岸險情頻次明顯增多,崩岸長度明顯增加。

"據研究分析,今後長江河床將發生長距離的沿程沖刷和橫向擴展,對河勢控制和護岸工程帶來較大影響,並引發新的崩岸。"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