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

 2007-09-18 05: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Jessica活得很瀟灑,瀟灑得超出她的收入水平。這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出生的女孩子,活得像80後一樣自信、任性、果斷,為了尋找一個突然想起的早年好友,她可以心血來潮地買張機票從加拿大飛往中國西安;僅僅因為喜歡一個人的詩,她可以毫無顧忌地闖入詩人的生活。沒錢的時候,她沿街尋找餐館打工,等賺足了路費,則一定是走在去某個國家旅遊的路上。

但她對美國有一種深深的厭惡。事實上,她去美國很早,在一家美國知名大學讀完歷史本科之後,沒能找到工作,這時候,簽證到期,又不願隨便找個美國人嫁掉,只好申請移民加拿大,幾年移民監坐完,順利拿到國籍,可以免簽證到世界各地旅行了,她卻以老外的身份申請了中國某所著名大學的研究生學籍。

對我的民主追求和我對美國的嚮往,她不以為然,「美國是個混蛋國家。」她說,然後便開始罵美國總統布希,罵美國公司的官僚主義,罵美國小鎮警察的世襲制和腐敗,「如果說美國有什麼地方比中國好,唯一一點就是擺地攤時不用擔心城管砸攤子。」她是很獨立、也能吃苦的人,在美國擺過地攤。對已經入籍的國家加拿大,她似乎也不怎麼感冒,覺得經濟社會缺少活力。「歐美國家的民主其實沒多大用處,形式主義嚴重,世界經濟的亮點在當今中國,你們這些民運人士都是近視眼,戴了有色眼睛看中國。」雖是多年朋友,但她絕不因同情我的遭遇而留情面。這時候,我總無言以對,她對美國歷史的瞭解遠非我可比擬,而從未跨入美國國境的我,在這樣一個擁有美國教育背景的人面前,即便想為美國辯護,也斷不可能找到有說服力的證據。

對我這樣的人來說,對民主的嚮往來自底層生活的不民主感受,來自對公義缺失現狀的不滿,或許,我可以從理論上說出民主制度優越性的一二三,但生活永遠比理論精彩,美國人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我並不知道,Jessica卻是知道的,所以,在我的抽象民主與她形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辯論中,我總是甘拜下風。有時候,我甚至被迫承認她說的有些道理:民主不民主的,並不是很迫切的問題。

最近一次見面之前,我頂著十八年一慣的榆木腦袋,準備迎候她又一次的同情和挪喻,兩年不見,我仍然滿懷「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憤懣——政治迫害本身塑造的身份,因在果在。不管怎麼說,她是有個性有見解的人,朋友之交,能從對方身上吸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和見解,算是令人愉快的事。

她卻開始罵共產黨。

作為中國大學中的外籍學生,她和其他黑白皮膚的純種老外一樣,開始領教中國官人的傲慢和不負責任。問題不僅僅出在她所在的法律學院,但法律學院的學院秘書似乎官癮更足一些,這個見到院領導總點頭哈腰、一臉媚笑的秘書,只要一見學生便拉下驢臉,問他個什麼問題,先是哼哼哈哈,不置可否,問急了便是一句:「不歸我管。」可是,當Jessica以為事情真的不歸他管,四處打電話問這事歸誰管以後,他又態度凶蠻地指責 Jessica亂打電話,害得領導罵他。沒幾天,另一位來自美國的學生便準備退學了,Jessica也氣得夠戧,開始,她以為這只是法律學院的問題,因為她知道國際教育學院和法律學院在外籍學生問題上是有矛盾的,國際教育學院總是希望給各院系多塞進幾個學生,以顯示辦學的成績,但零零散散的幾個外籍學生無疑會增加法律學院的管理難度。當居住在同一座樓的上的外籍學生漸漸熟悉起來,互相交換一下信息,Jessica才發現問題不僅僅出在法律學院,幾乎每個來自西方國家的外籍學生都被中國的官人氣得要死。

那些來自歐美的學生很是不解:在我們國家,不管找誰辦事,職責許可權都是明明白白寫在紙上的,找到誰誰就要負責辦理,為了取悅前去辦事的人,即使對問題尚不十分清楚,辦事人員也總會笑臉相迎,先來上一連串的yes再說,而中國這個國家的官員,似乎只會說no,盡量推出去了事.

「事都不大,」 Jessica說,「註冊呀、住宿呀、教材呀,導師分配呀什麼的,放別人身上根本不會認為是個事,但到了自己身上,就是大量的時間被浪費,就是一次次白白跑腿,從來就不能一次把事辦完,簡直能把人氣死。那些小官一個個牛氣得要死,而且明確告訴我,28個學分可以畢業,24個學分也可以畢業,學校的規定互相衝突,事實上由他說了算,就看他高興不高興。」

和那些在國外長大的外籍學生不同,Jessica對這些不會大驚小怪,但她畢竟已在國外生活十多年了,「不適應,看不慣這一套。儘管有心理準備,打算討好官員,可就是不知怎麼才能討得他們一個笑臉。」事實上,入學前的這段時間,由於買房、辦房產證等事由,她已經重新領教過這套官場邏輯。

「終於明白當年的同學朋友為什麼要削尖腦袋當官,」她說,「院裡的那個官員正擺出一幅冷若冰霜的臉色給我找茬,猛抬頭見院長過來,立時換了一副甜蜜、肉麻的獻媚面孔,轉化之快不亞於光速,在中國,權力實在太神奇了。」

「沒錯,除非特別有錢,否則,到了我這個年齡,不混個一官半職,整個人生就算是失敗了。在中小城市,沒有官員疏通,幾乎什麼事都辦不成,即使遭遇刑事案件侵害,你去報案都可能沒人搭理。」我早就對她說過,在一九八九年之後,中國社會的各種資源就與權力逐漸捆綁在一起,這絕對是一種有意選擇的社會控制策略。

「我開始佩服你了,」她說,「十多年完全游離權力之外,甚至向權力挑戰,能活下來就不容易。」

我惟有苦笑,長期「淪為」社會賤民,早被社會磨得沒有脾氣,可是,即便每天、每年都活得異常艱難,卻總不能改掉對這個建立在屠殺之上的政權的厭惡。

Jessica告訴我,因為打算回國讀書生活,她不再浮光掠影地看中國社會,這時候才發現中國的經濟繁榮有著與歐美國家完全不同的權力基礎。三十歲上下的人想當官快想瘋了,可是,做了官的人,卻不負責任,只想著給個人撈取好處,在國外,你只要找到職責界定下的官員,他必須給你一個圓滿答覆和結果,可是,中國的官人只一味說no,朝外推事。

「不朝外推行嗎?」我說,「最典型的就是那些接待信訪的官員,明知道自己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卻要對訪民裝出一幅人民政府的威嚴、公正形象,不學會打太極,就根本混不下去。當然,在中國,想辦成事也很簡單。別去辦公室,去官員家裡。找好關係,帶上禮物,一定會有笑臉相迎,甚至給你出各種‘違背原則’的鬼主意。」

「出國太久,不習慣這套了,偶一為之還行,但似乎所有的官員都習慣於板著臉說no,不問事由先卡一下再說。」

「卡是炫耀權力的最好方式,不卡一下,權力就不能顯示出與平頭百姓的距離。卡的背後是巨大的利益,如果你知道一個稅收征管員的灰色收入有多少,你肯定後悔當年出國讀書,而沒有報考一家稅務學校。」

「所以大家都想做官。我看你還是出國吧,這個社會絕對病態。」她說。

終於輪到我來教訓她了,除了老生常談的民主大道理,我更挖苦她說:「別說你對這些都不瞭解,你三兩年總要回國探親一次吧,這些你都看不見?不是一直為共產黨唱讚歌嗎?不是一直罵布希是個混蛋嗎?」

「探親和旅遊不需要接觸真實的生活,不必陷入實質性的人際關係糾葛。我受左派知識份子觀點影響,有些極端了,跟中國比起來,歐美國家確實是合乎人性的,至少,官員的臉面不會令人作嘔,而且中國官員的工作方式決定了這個社會最終是沒有效率的,大量工作都被互相抵消。」

我對她說,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腐敗尚有潤滑劑作用的話,那麼,當權力越來越傲慢,而且趨向於主動尋租,社會上幾乎無官不貪,就只能是劣質潤滑劑了,它危害的是全社會利益,最終由無權小民承擔。

「中國社會確實沒有道德可言。」她說,「在加拿大,哪怕你工作一天後失業,也可以享受半年的失業救助,生病享受免費治療,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二十年多後,官員活得越來越牛氣,活得越來越滋潤,可體制外的老百姓全無生活保障。我在加拿大可以做體力勞動,去餐館打工,或去超市做售貨員,但生活沒有後顧之憂,週末帶本書去公園閱讀,有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雖然收入不高,卻不覺得低人一等,同樣可以享受生活。回中國沒幾天,見到官員就覺得矮一頭了,實在憋氣,難以想像如何在這樣的社會做一輩子小老百姓。」

我懷疑她能否把這個碩士學位讀下來。不過我鼓勵她說,幸虧你讀的是法律專業,在中國這樣一個權力高於一切,法治精神被嚴重踐踏的國家,你可以從法理和實務兩方面研究中國社會的弊端,為建立民主、法治中國做點事,這可是很有意義的。不管怎麼說,歡迎你以老外身份回到現實中國來,以你的個性,我相信你敢對說no的中國官員說no,大不了學位不要就是,本人高中學歷不也能活下來嗎。

Jessica哈哈一笑,「你們這些民運分子實在頑固。」
来源:自由聖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