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成本還是為質量:來自中國的看法

舒布哈姆·阿格尼霍特里 (Shubham Agnihotri)在廣東省一家公司工作。該公司為一些國際汽車和電子廠商生產零部件。

在他看來,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客戶向中國生產承包商施加壓力,要求降低生產成本。

他解釋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有許多和我們公司一樣的生產承包商,對中國製造產品質量低劣的指責都落在他們的身上。但這是不公平的。

作為出口負責人,我對這種壓力有切身感受:要麼不擇手段降低成本,要麼失去大宗訂單的壓力,而訂單關係著我們公司的生死存亡。我親眼目睹了許多合同的簽署過程,其條件就是,中國生產承包商必須保證逐年降低價格。

其結果是,中國生產的產品與國外嚴格按質量控制標準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作為生產承包商,我們採購原材料、進行噴漆以及為規模生產做好一切準備。但是,如果那些大品牌廠商回過頭來要求我們降低成本,我們唯一的選擇就只有在原材料上下功夫。

例如,你沒法在噴漆工藝上降低成本,但你可以選擇那些本地生產、成本較低但質量較差的塗料。

用國產塗料可以節約10%的成本,而這才是我們的客戶所關心的。

沒有安全檢測,只為外觀。只要基本設計沒有問題且外觀色彩漂亮,產品就可以出廠。

我們自己知道質量上打了折扣,而我們的客戶也心知肚明。 我們公司有5千名員工。合同意味著我們公司的生存。如果得不到合同,我們就失去工作,工人們就沒有活兒干。

既然別無選擇,我們就只能使用便宜的塗料。各地情況都一樣。中國有那麼多生產承包商,我敢肯定,我們所看到的產品召回的報導絕非孤立的個案,而是意味著中國產品普遍存在著質量問題。

生產過程的缺陷

另外一個問題是,多數大品牌廠商在中國都有本地辦事機構,但也許除了最高層以外,所有員工都是本地人。

大老闆並不清楚產品各個環節所有的生產流程,而本地的工人對複雜嚴格的國際質量標準也不熟悉。他們的工作就是滿足僱主的要求──降低成本。

整個生產過程本身就有缺陷。大品牌廠商進行外包,委託不同的公司做不同的事情:一家公司生產某些特定的零部件,另一家噴漆,第三家進行所有零部件的組裝。

整體控制在哪裡?誰來進行質量規劃確保整個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達到嚴格的國際標準?

結果是,一旦出了問題,所有的責任都推到這個小人物身上。他不會說英語,沒有網際網路,沒有網站;他所有的只是街頭一家小小的作坊,聊以維持生計而已。

汽車工業有著非常高的質量標準。每個地方都有質量監控,唯獨中國例外。

如果在中國嚴格執行與西方一樣的標準,那麼質量肯定會提高。不過這樣一來,國際廠商們就得做好降低利潤的準備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