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報稱中國年輕人蜂擁游朝鮮 體味父輩當年生活

9月13日報導 年輕的中國遊客開始蜂擁到鄰國朝鮮去旅遊,看看他們的父輩在鄧小平宣布「致富光榮」之前過著怎樣的艱苦生活。

現在,中朝兩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的城市到處有霓虹燈閃爍,廣告牌無處不在,幾乎每個人都帶著手機。而朝鮮人在天黑以後卻只能靠蠟燭和火把照明。朝鮮的公共信息都是政治宣傳,幾乎沒人用過手機。

然而,30年前,中朝兩國的經濟狀況卻大致相同。

朝鮮不允許外國人購買朝鮮貨幣,相反,官方規定外國人都必須使用歐元。然而,實際上,日常生活當中美元有時也可以接受,中國的人民幣大量進入朝鮮,成為事實上的硬通貨。

規模宏大的朝鮮國立中央歷史博物館是不對中國遊客開放的,因為朝鮮擔心館內展出的有關高句麗歷史上統治現在的中國東北大部分地區的內容會惹得中國人不高興。

在朝鮮的大多數景點,中國人的聲勢最大。他們吵吵嚷嚷,興高采烈,在氣氛緊張的三八線附近不停地用數碼相機拍照,還拽著士兵合影。

中國與朝鮮之間有兩條陸路通道,其中最主要的陸路通道是從丹東到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有些中國遊客乘飛機去朝鮮,有些則坐火車經丹東過境。他們與來自其他國家的外國遊客一樣,須入住指定的酒店。到了晚上,成群結隊的中國遊客聚集在羊角酒店的賭場裡,玩百家樂或21點。

在8月28日朝鮮共產主義青年同盟成立80週年這一天,中朝的差異顯而易見。金日成大學的一些中國留學生聚在涉外商店門外等著購物,男生留著怪異的髮型,女孩穿著緊身衣服。朝鮮男生則清一色地穿白襯衣,系領帶,女生則穿民族服裝。中朝青年的裝扮截然不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