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體驗「公費醫療」

一個偶然的意外讓我走進了香港瑪麗醫院。

        那還是在六月份,我的一位同事外出時不小心被人迎面撞倒,倒地之時衝撞者卻揚長而去,如此無理,令人氣憤,此乃後話。他在情急之際手掌著地,起身後感覺重 力之下的右手腕一陣疼痛。剛巧,不遠處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趕來的救護車發現了他,我的另一位同事也迅速趕到現場,倆人隨車直奔位於港島西區的瑪麗醫院。偶然 引起意外骨折,我的這位同事住了院,為自己的在港經歷增添了內容,我也因前往探視而走進瑪麗醫院。

        這之前,對香港的醫療服務只是略有所聞,來到瑪麗醫院看到儘管只是皮毛,但也讓我多少有了些感性認識。

        香港的醫院分為公立和私立兩類。公立醫院由香港醫院管理局管轄,私立醫院由衛生署管轄,兩者統一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福利局的管理。公立醫院是香港政府為市民提供的一項社會福利,每年可獲政府撥款近300個億,醫院遍佈港島、九龍、新界三地,資源龐大,佔整個醫療服務95%以上的市場份額,私立醫院的比例則非常小。

        瑪麗醫院是香港40多所公立醫院之一,也是香港醫管局下轄的一所融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醫院。醫院很大,除正院主樓外還有7座醫療大廈,4000多名工作人員,病床1400多張。

        醫院內的裝修稱不上豪華,但是細微之處都設計得很人性化。通往病房的大門是自動的,只需按一下「開門摯」就緩緩開啟,然後慢慢關閉,不須每個人都用手觸摸 門把。病房樓道牆壁上齊腰高處設有或木質或鋼管的扶手,一直延伸到走廊盡頭,讓患者隨時有依托可以藉助。除了門診和病房外,樓裡還有咖啡廳和休息室。

        病房顯得有些簡陋和擁擠。有的病房沒有門,只是用布帘掛在門框上與走廊相隔,而且這布帘也經常處於開放狀。我的同事所在病房有6個人,他的傷算是最輕的。因為公立醫院的收費很低,所以收住病人很嚴格,如不是急診急症,很難得到及時的住院治療,有的慢性病會拖上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門診接受醫療服務的也要按照病情和先後順序排隊等候。因為90%以上的香港市民都選擇在公立醫院看病,醫院的病房總是滿滿的,有些癌症病人化療放療也只能在門診進行

        到公立醫院看病的費用相當便宜,一般普通門診掛號費是45元港幣,專科首次100元以後每次60元,每種藥物收費10元。急症住院費一般每天收100元,康復、療養及精神科病床每天只收68元。「最低生活保障領取者」的醫療服務費用是全免的,確有經濟困難的患者亦可申請減免。但這些只是對符合資格人士的服務收費標準,所謂資格是指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的人士,而對不具有身份證的非資格人士的服務收費就會高出不少。

        開始我還有些不大相信這麼低的看病費用就能享受週到的醫療服務,這次信服了。我的同事從入院到出院連頭帶尾共住了7天,每天的住院費100港幣,這100港幣包括拍片子等檢查費、器械費、手術費、藥物費、護理費、床位費和一天三頓膳食費,總之是住院期間的所有費用,統統加起來700港幣。

        由於醫務人員的工資也是由政府撥款,而與醫院的業務收入無關,所以政府對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要求很高,制定了非常苛刻的醫療服務規則,醫護人員也會全身心投入工作,而無須琢磨怎麼掙錢。

        貫穿香港醫療制度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為每位市民提供全面的終身醫護服務,「任何人都不會因為貧困而得不到救治」,這也是特區政府對香港市民的承諾。在公立醫院裡,不分貧富、職業、年齡,所有患者都能得到精心救治和規範的服務。

        各公立醫院還有換藥注射、日間服務、上門診斷、社康護理、社區醫療等服務項目,並為各老年服務機構提供定期的診療服務,收取的費用每次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私立醫院的服務設施和住院條件要好很多,也能得到及時診治,但收費卻相當的高,治療常見的牙痛就要56千元,一個普通的手術至少要花上幾萬,甚至十幾萬、幾十萬呢。

本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