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豪華消費風行中國,未富先奢引人擔憂

 2007-09-08 03: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離上次發布「中國富人階層指數報告」尚不到一個月,萬事達卡(MasterCard Worldwide)5日在香港再度發布包括中國富人消費趨勢分析在內的「最新奢侈品市場報告」。

  這份報告預測,中國將持續帶動奢侈商品及服務的需求。10年後,中國富裕族的奢侈品消費額將由2006年的190億美元飆升至440餘億美元,而且年輕富裕族對奢侈品需求的增幅比年長富裕族要高出許多。這與幾天前麥肯錫諮詢公司發布的「個人金融服務調查」結果幾乎不謀而合。

  在全球精品銷售額不斷下降之時,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卻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長。業界人士預測,以這樣的速度,中國將很快取代美國榮登「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寶座(日本目前排名第一)。而上海與北京也有望成為繼紐約、巴黎、香港、倫敦、悉尼這五大名城之後世界第六和第七大奢侈品朝聖地。

從風靡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的「頂級私人物品展」,到各地媒體頻頻曝出的富豪們「斗富式」消費鬧劇;從超過六成接受調查的高收入者「樂於使用金融信貸服務」到多數80後一代的「月光式」消費方式,這不僅表明中國人的消費觀念正隨日益增長的財富悄悄走出傳統節儉的窠臼,而更趨同於現代西方的「消費主義」觀念;也警示當局: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將面臨著來自於社會深層文化、個人價值觀念等諸多新挑戰。

  換言之,在宏觀政策層面上如何處理生產與消費的關係、如何在提升社會平均消費水準的前提中滿足個人特殊消費要求、如何做到在社會財富快速累增中不浪費資源,實際上已不是簡單的經濟學問題,而是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進而影響到中國社會能否成功轉型,當局不可小視。

  也正因如此,近年來,中國富人的「奢華消費」行為與年輕一代的「提前消費」意願,以及當局制定的「鼓勵消費」政策的含混不清甚至前後矛盾,備受外界爭議與詬病。不少人擔心,崇尚消費與豪華消費風氣不僅使中國步入「未富先奢」泥沼,更令當局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目標成為一句空話。

  儘管在市場經濟機制中,消費者的個人消費取向與行為更多地取決於個人的收入狀況和支付能力等市場因素。但這決不意味著個人消費興趣與行為可將社會規範與政府的公共政策拋之腦後,個人消費必須納入社會規範中:即一個人的消費所消耗的資源不應妨礙公眾對社會資源的共享,更不應造成資源浪費之惡果。

  美國制度經濟學家凡勃侖1899年在他的《有閑階級論》一書就將美國當時的富人消費稱為「炫耀性消費」。在他看來,為了贏得社會尊重,有閑階級的成員總想通過生活上的炫耀來顯示自己的闊綽和與眾不同的身份。在他們的帶動以及商家與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社會浮躁之氣瀰漫、攀比之風盛行,甚至影響到低收入成員的消費方式和價值觀念。

  這種炫耀式消費其實是創造了一種「虛假需求(False need)」(馬爾庫塞語),就是誘發了社會各階層的物慾崇拜,試圖通過購買不真正需要的東西帶來一種虛假的滿足,其結果是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與超過2100萬貧困人口、3500餘萬低收入人群數據相比,目前已達150餘萬人的中國富裕人口(麥肯錫的調查數據)尚屬少數,即便按照每年15%的速度增長,10年後富人在總體人口中的佔比也只有10%,然而,這個少數派的社會示範效應極大,所誘發的消費浪潮不可低估。

  中國人口眾多,且地區發展極不平衡,貧富差距較大;經濟快速發展已經造成各類資源消耗大增。因而炫富消費也好、奢侈消費也罷均不應為中國所取。本報以為,在中國社會面臨從傳統向現代轉型之時,為持續發展計,當局宜正確引導先富階層的消費,媒體切勿跟風渲染。中國崇尚節儉、反對炫富的傳統在現代化的浪潮中依然沒有過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