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海水漲 廣州50年後恐被淹沒

日前廣東省氣象局首次發表《廣東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廣東沿海海平面上升存在加速的趨勢,預計在2050年前後,海平面將上升30厘米,珠江三角洲將有1153平方公裡面積被淹沒,其中處於低窪地勢的廣州市區、珠海市和佛山市將會率先被淹沒。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廣東氣候評估報告》指出,人類通過燃燒化石燃料、農業和工業活動、砍伐森林、城市化、排放氣溶膠等,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暖。而廣東近50年的增暖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溫室氣體濃度增加造成的溫室效應,以及城市化導致的熱島效應加快了局部地區的氣溫上升。

近50年廣東氣溫升高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0.21℃/10 年),明顯高於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溫速率,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主要增溫區域(0.3℃/10年)。預計廣東在2011年至2040年、2041年至 2070年和2071年至2100年的年平均氣溫可能分別升高約1.0℃、1.9℃和2.8℃。

中科院南海所教授周蒂表示,珠三角地區如果繼續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前後,海平面就將會升高30厘米。即使採取防海潮等措施,受淹面積也將達到1153.47平方公里。按此推算,廣州等大城市的沿海地區將不能倖免於難。

但對於靠海的潮汕地區受到的威脅反而比珠三角地區小,中科院南海所的研究員唐丹玲說,存在被淹沒可能的陸地並不是看其和海洋的遠近,而是要看地平線的高低,珠三角的地勢 比較低窪,因此會受到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

《報告》還稱,按照現有防潮設施等情況估算,海平面在歷史最高潮位上升30厘米時,受影響地區的直接經濟損失將達到560億。
 
廣東氣象局局長余勇指出,海平面上升會使海岸侵蝕加重,咸潮海水入侵加劇;溫度上升可能使廣東近海珊瑚礁生態系統退化,且變得更加脆弱;珠江口的咸潮上溯的現象廣東沿海的赤潮都可能更加頻繁。

廣東省氣候中心的首席專家杜東堯也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海溫升高,水分蒸發增加,,水蒸氣凝結放出的熱量給颱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因此導致颱風強度增強。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