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時節防範流行性紅眼病
入秋前後,接二連三地在眼科門診接治「紅眼」成人患者,就診時雙眼紅腫、上眼皮下垂,主訴發病急驟,眼部腫脹發燒,晨起眼屎增多,但視力尚無大礙;根據其臨床症狀體征,即可確診病人是患了一種名為流行性角結膜炎的傳染性眼病,俗稱紅眼病。流行性角結膜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眼病,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中國在該病流行時曾分離出8,3,7,11型腺病毒。病毒對溫度耐受範圍較廣,4℃可存活數週,室溫下能存活1週以上,56℃5分鐘滅活;對理化因素抵抗力較強,紫外線照射要30分鐘才能滅活;75%酒精有良好滅活作用。病毒通過眼——眼、手、物(水龍頭、毛巾、公交車扶手)——眼途徑在家庭、學校、工廠和接觸過的人群中傳播。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腺病毒常通過眼科醫生被污染的手、醫療儀器,特別是眼壓計、前房角鏡、接觸鏡、診療物品如手電筒筒、滴眼液、表面麻醉劑等,在醫務人員和眼病患者之間交叉感染,甚至造成流行。曾有研究報導,污染腺病毒的眼壓計放置4~9天仍具有傳染性。
流行性角結膜炎多在早秋季節流行,西方人俗稱為「fall」,意指落葉季節流行的眼病。患者多數雙眼受侵,但一眼先發病,數日後第二隻眼相繼受累,而與先發病眼相比,病情較輕。從接觸到發病潛伏期5~12天。成人患者病變僅限於雙眼,小兒則可能出現全身發熱、咽痛、中耳炎和腹瀉。患者眼部除異物感、流淚和畏光外,還有耳前淋巴結腫痛,上瞼浮腫伴輕度下垂,球結膜(眼白)充血水腫,上瞼結膜下散在淤斑或點狀出血。極少數病人可能引發角膜深層浸潤和虹膜炎症,大多數患者結膜炎症持續3-4週,而角膜上皮下渾濁可能遷延數月。
引起流行性角結膜炎的腺病毒是一種脫氧核糖核酸病毒。迄今無特效藥物治療。發病時醫生大多應用廣譜抗菌眼藥水氧氟沙星類滴眼,意在防範續發細菌感染,但對腺病毒絲毫不起作用;市售抗病毒滴眼劑正大捷普(無環鳥苷)和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滴眼液均不能起到期望的治療作用。急性期濕冷敷療效頗佳,能改善刺激症狀,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環孢素眼藥水,能有效抑制病毒引發的免疫反應,清除角膜浸潤,縮短病程,使患者提前康復。
防患於未然是杜絕本病肆虐的主要對策:對患者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勸阻患者與友人握手,單獨使用洗漱工具和自來水龍頭;外出歸來及時用肥皂或流水洗手,不用手揉眼。醫生在接觸病人後立即用流水洗手,並用75%酒精棉球擦手,病人接觸過的裂隙燈頜架也必須用75%酒精擦洗乾淨,始能讓下一個病人接受檢查;眼壓計、前房角鏡、手電筒筒等檢查儀器用具都要清洗乾淨;每日更換門診表麻藥,使用一次性染色製劑,避免醫務人員和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本病預後是良好的。如果能按上述措施防範,就可以避免紅眼病在這個季節肆虐。
- 關鍵字搜索:
-
早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s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