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陳洪綬《斜倚熏籠圖》反映了古代上層社會衣褥熏香的習俗
香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使用。從熏燃、懸佩到塗傅、飲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來計時,都反映了古人對「香」這種海外來物的認識以及古人精緻的生活情趣。從古至今,無論遇到何種情境,只要在香熏裡把它點燃,自然就能保持面部表情鬆弛,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態。
芳香之始
真正的香料並不產於中國,而遠在西域諸國,正如範曄在為《和香方》所寫的短序中說的:「甘松、蘇合、安息、郁金、多、和羅之屬,並被珍於外國,無取於中土」(《宋書·範曄傳附孔熙先傳》),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貢以外,香料來源比較有限,香料種類也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並不廣泛,是作為奢侈品而存在的。漢代時即便貴為皇后的明德馬皇后都說「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無香薰之飾者,欲身率下也。」(《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
宋明以來,在朝貢的基礎上,海外貿易極大地擴大,各種香料通過海上之舟大量運入中國,民間各種修合之香也頗為盛行,香在人們生活中起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香的使用也更為廣泛和多樣化,極大地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熏燃之香
中國古代的達官貴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過熏燃香料來驅逐異味。石崇家的廁所因為焚香曾經聲名顯著,成為一時笑談。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現於宮中。那時香大多產於西域諸國,西域離中原路途遙遠,同時中原的海外貿易還沒有發展起來,宮中僅有的香料都是通過西域諸國的朝貢得來的,熏香也最早成為宮中的習俗,大多用來熏炙衣被。
漢代用香熏烤衣被是宮中的定制,並且有專門用來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樓,衣服熏過,香氳還在,穿在身上,生活很有質量。可是,衣服熏到最後又異化了,有詩為證:「西風太液月如鉤,不住添香摺翠裘。燒盡兩行紅蠟燭,一宵人在曝衣樓'。顯然,衣服熏得很香,香隨人行,可是已經無助於改善生活了,那曝衣樓也只是令人低回不已的傷心之地。
古人竟然還覺得不夠滿意,還要在床帳中甚至在被衾中燃香,以達到衾褥間始終香氳四彌的最佳效果。能工巧匠們專門發明瞭一種可以置放在被下的小香球,著名的法門寺地宮就出土了兩件塗金鏤花的銀熏球。
唐宋貴族的時候也是很講究的,即使不是貴族也要用香。那時候衣物還有熏香,宋代士大夫,尤其是青年軍人,貴公子,出去打獵,衣服不僅要熏,而且要異國明香。唐宋的時候歌舞表演,一定要鋪一個地毯。跳得很熱烈的舞蹈,地毯就會皺,要壓上四角,地毯就不會跑。於是唐代地毯四角是香爐,香爐裡是燃香的,慢慢往外揮香。
如果是富貴人家,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睡覺的時候,在床裡燃香。《花間集》裡就提到做成各種小動物樣的香爐,日常要燒,晚上還要在床裡放。那時候富貴生活的那種奢侈和精緻,確實難以想像。隨著香料貿易的發達,中國人慢慢掌握了各種香料,到宋代士大夫賞香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活動。古代的時候,士大夫會把朋友請來,說我這裡有一種好香,大家一起來賞香。
一般來說,相對於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為普遍,原因如周邦彥《滿庭芳》裡所說「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再者南方多瘴癘,用熏香驅邪辟穢去疾的觀念非常普遍;還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則蚊蟲易於繁殖,熏香是驅除蚊蟲的好辦法。
塗傅之香
此類香的種類很多。一種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搗碎,羅為末,以生絹袋盛之,浴罷傅身。一種是用來傅面的和粉香。有調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還有利汗紅粉香,調粉如肉色,塗身體香肌利汗。一種是香身丸,據載是「把香料研成細末,煉蜜成劑,杵千下,丸如彈子大,噙化一丸,便覺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聞得香,又治遍身熾氣、惡氣及口齒氣。」還有一種拂手香,用阿膠化成糊,加入香末,放於木臼中,搗三五百下,捏成餅子,穿一個孔,用彩線懸掛於胸前。
- 關鍵字搜索:
- 古代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