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外賣低價銷售 垃圾堆旁邊做飯(圖)


「黑外賣」就在垃圾堆旁做飯

  
最近,福州有不少人天天跑到寫字樓、商務樓裡,到處散發「送餐小廣告」。

  連日高溫,許多上班族午飯懶得出門吃,動不動就找出這些小廣告,直接打電話叫餐。

  小廣告上的外賣店到底開在哪裡?送進寫字樓的快餐又是怎麼做出來的?記者昨天調查發現,福州仍存在著大量的無證「黑外賣」,其中不少衛生狀況很差,有的藏身小區雜物間裡,有的甚至開到垃圾堆旁邊……

  記者暗訪 垃圾堆邊做出「黑外賣」

  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的一位醫生報料稱,最近經常有人來醫院散發訂餐小卡片,送餐的小弟會把快餐直接送進科室。

  大家開頭都覺得挺方便,後來發現飯菜的質量不敢恭維,味道又咸又重,多吃幾頓就上火。

  昨天上午10點50分,記者撥打這家外賣店的電話,要他們11點送兩份快餐到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門口。接電話男子說送餐小弟已經出門,要11點半才能送到。記者問能不能到店裡去吃,對方說店裡沒地方吃飯,但可以過來打包,還說該外賣店沒有名字,就在交通路附近。

  記者來到交通路,再次撥通送餐電話。那男子說外賣店在交通路附近一條小巷裡,門口有一輛送餐三輪車。

  記者找了半天,才發現外賣店開在一座舊新村沿街的雜物間裡,面積不到6平方米,門口沒有招牌,店裡黑乎乎的,地上堆滿了裝著飯菜的快餐盒。一男子滿頭大汗地疊著快餐,還時不時要接訂餐電話,牆上貼著一張過期的工商營業執照,沒有貼衛生許可證。

  外賣店的後門開著,後門外面就是新村裡的一個垃圾堆。煤氣灶和案板就緊挨著垃圾堆,案板上排著幾十個鋁制的飯盒。一名婦女一會往飯盒里加米,一會用自來水管加水。

  記者還注意到,這些米沒有淘洗,就直接放進飯盒蒸煮。

  員工揭秘 變質食物拚命加辣椒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黑外賣」就像交通路上的這家一樣,開在小區裡,沒有招牌和店名,其中不少是藏身老社區的雜物間裡。

  洋下新村附近一家外賣店的夥計林先生告訴記者,他經常到五四路上的寫字樓、商務樓裡派發送餐小卡片,平均每天要送出150份盒飯,「打電話的基本都是白領。」

  「為什麼好多人說外賣的味道很咸很辣?」林先生說,很多外賣店在菜里加了不少辣椒,主要是為了蓋住一些變質食物的味道。

  他舉例說,老闆進了一些不新鮮的魚,就會在燒魚之前,先把魚放到醋裡浸泡十多分鐘,再放在清水裡泡一會兒,然後放到油裡炸,多放一點醬和汁,多放一些辣椒和香菜,「外賣的價格比一些正規餐飲店便宜很多,看上去魚啊肉啊也不少,主要是原材料便宜,其實老闆賺得也不少。一份6元的盒飯,老闆就能賺3元。」

  林先生還說,除了買變質的菜降低成本,老闆還把一些賣剩的菜回鍋熱一下「二次銷售」。

  專家建議 政府應多扶持「送餐連鎖店」

  福州外賣市場的主要份額,一直被「黑外賣」佔據著,「正規軍」為什麼難有作為呢?

  福州比較大的外賣配送企業———京元快餐有限公司辦公室江先生稱,福州寫字樓人群每日的午餐外賣需求量在兩萬份以上,但辦公地點太分散,送貨量也不集中,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居高不下。此外不少顧客的衛生意識不強,常常為了貪便宜光顧黑外賣。

  「我們的送餐人員要進入一些寫字樓,常常會被保安拒之門外。而不少黑外賣的送餐人員卻可以暢通無阻。」一快餐外賣公司負責人稱,黑外賣常常會用各種手段買通保安。這樣一來,因為工作忙懶得下樓拿餐的顧客,久而久之就被黑外賣給拉走了。

  「只有加大監管力度,無證餐館才會無法生存;只有扶持快餐連鎖企業,無證餐館的空間才會越來越小。」福建師大公共關係學院謝宏忠副教授建議,對小餐館成本低、多是租戶的現象,要提高處罰金額,同時要讓房東對無證餐館承擔連帶責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