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鮮為人知的一些小事

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時叫朱重八,因為那時候中國普通漢族老百姓的名字都是這麼怪異的,取名必用數目字,就是把父母的年齡做個簡單相加,他父親就叫朱五四。對於這個開創了唐以後第一個漢人統治下的大一統國家的人歷來評價不一。有人說其濫殺,有人說其對農民很有感情,有人說其好專制,等等,都不能算客觀公正的評價!美國歷史學家範德在《朱元璋與中國文化的復興》中說:「明王朝的建立,無論是對中國的政治史還是文化史,都有著意義深遠的影響。在蒙古人統治了近一百年之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著手復興中國的文化傳統價值。在這一復興並重新界定中國文化精髓的過程中,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指導政府活動與規範社會生活的法律。它的立法不僅強化與穩定了明朝的君主專制體系,而且在中國政治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筆者認為,這應可算是至公之論。
  
  由於所受教育的關係,一般人通常所知道得最多的朱重八做的事情除建立明朝外唯殺人和廢相而已,很自然的,其給他們的印象也就不好了!我猜想當他們看到下面這些事情,再頑固不化的人也會有另外一番思考!
  
  朱元璋做大明皇帝前,有個叫田興的謀士,大概是為了避禍,見他即將取得天下,就離開了他!後來,朱重八稱帝后,憶起舊人,遂寫信邀請他出山,信中道:「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過偶然作皇帝,並非作皇帝就改頭換面,不是朱元璋也。本來我有兄長,並非作皇帝就視兄長為臣民也。願念兄弟之情,莫問君臣之禮。至於明朝事業,兄長能助則助之,否則,聽其自便。只敘兄弟之情,斷不談國家之事.....」如此如此。這使我想起秦末陳勝王的事情,說他年輕時,跟在一起的夥伴說:苟富貴,勿相忘。夥伴們潮笑他,大意是你別做夢了,能吃飽飯就算好事了。到了後來,他真的當上王了,可舊時的同伴去找他,他沒有實踐「苟富貴,勿相忘」的話,而是把他們殺了!我們從信中可看出朱重八不是陳勝那種富貴了就忘了窮親戚的人!
  
  有些人大概是依據野史說朱重八因為個人出身不好而大興文字獄,事實上這純粹是謠言,現在尚存的鳳陽明皇陵內的大明皇陵碑碑上原原本本記述了朱元璋的家世出身和悲慘經歷。
  
  其開頭部分曰:「大明皇陵之碑孝子皇帝元璋謹述,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陰侯吳良督工興建皇堂。予時秉鑒窺形,但見蒼顏皓首,忽思往日之艱辛。況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飭之文,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戒。特述艱難,明昌運,俾世代見之。」   
  
  其辭曰:「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傍徨.俄而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喪.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殯無棺廓,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計不張.孟嫂攜幼,東歸故鄉.值天無雨,遺蝗騰翔.裡人缺食,草木為糧.予亦何有,心驚若狂.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雲去此,各度凶荒.兄為我哭,我為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兄弟並路,哀動遙蒼.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醴馨香.空門禮佛,出入僧房.居未兩月,寺主封倉,眾各為計,雲水飄飈,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依,侶影相將,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而趨蹌.仰穹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俠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從碑文可看出,朱重八絲毫不怕暴露其出身,絲毫不像後來的滿清為了掩蓋其曾是明廷的下屬而刪改後金建國前的史料,以及當今的某些暴發戶為了掩蓋其文盲和知識基礎差的事實而千方百計弄假文憑!朱重八自己都能這麼坦然的去說自己的出身,還怕別人影射自己嗎?常年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事實證命朱重八是君子,他不害怕自己的出身公之於眾,不已己悲,難能可貴!天下都是我的了,過去我是怎麼樣的還有什麼要緊?
  
  朱重八從小生活困苦,沒能就學!然而後來讀書甚勤,頗得學問之真諦,觀其教育子女之言語我們就能知道一二。洪武二年四月初五,他對給諸子和功臣子弟講授經書的博士孔克仁說:「人有精金,必求良冶而範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於子弟,有美質而不求明師教之,豈愛子弟不如金玉邪?蓋師所以模範學者,使之成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朕諸子將有天下國家之責,功臣子弟將有職任之寄。教之之道當以正心為本,正心則萬事皆理矣。苟守之不以其正,為眾欲所攻,其害不可勝言。卿等宜輔以實學,毋徒效文士記摘詞章而已。」
  
  朱重八在本年四月命令中書省編定《祖訓錄》,《錄》成,朱重八親為之序:
  朕觀自古國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當時法已久定,人已守是以息。威加於海內,民用平康,蓋其創業之初,備嘗艱苦。閱人既多,歷事亦熟。比之生長深宮之主,未諳世故,及僻處山林之士自矜已長者,甚相遠矣。
  朕幼而孤貧,長值兵亂,年二十四委身行伍,為人調用者三年。繼而收攬英俊。習練兵之方,謀與群雄並驅,勞心焦思,慮患防微,近二十載,乃能剿除強敵,統一海宇,人之情偽亦頗知之,故以所見所行與群臣定為國法。革元胡俗,去姑息之政,治舊習染之徒,且群雄之強盛詭詐,至難服也,而朕已服之。民經世亂,欲度兵荒,備習姦猾,至難齊也,朕已齊之。蓋自平武昌以來,即議定著律令,損益更改不計遍數,經今十年始得成就,頒而行之,民漸知禁。至於開導後人,為《祖訓錄》一編,立為定法,大書揭於西,朝夕觀覽,以求至當。首尾六年,乃七謄稿,至今方定,豈非難哉!
  蓋俗儒多是古非今,姦吏常舞文弄法。自非博採眾長,即與果斷則被其眩惑,莫能有所成也。今禮部刊印成書,以傳永久。凡我子孫,欲承朕命,無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負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將孚佑於無窮矣。嗚呼,其警戒之哉。
  
  洪武十一年初,朱元璋決定讓秦王、晉王前往自己的封國。五月初四,秦晉王臨行,朱元璋分別賜給他們以璽書,再做一次叮囑。給秦王的璽書寫道:
    
  關內之民,自元氏失政以來,不勝其弊。及吾平定天下,又有轉輸之勞。西至於涼州,北至於寧夏,南至於河州,民未休息,予甚憫焉。今爾之國,若宮室已完,其餘不急之役,宜悉緩之,勿重勞民也。
    
  給晉王的璽書寫道:
    
  大原之民困於元氏弊政久矣。又嘗出力悅饢以供我師。勤勞憔悴,吾未嘗不於憐之。爾之國,務愛養生息,勿復以不急之役擾之,其體吾意。
  
  朱重八一生,極關心子女教育,尤其注重品德教育,他曾把一小僮叫到諸子面前,對他們說:「此小僮與爾等年相若,已能奔走服役。爾曹不可恃年幼怠惰不學,當朝夕勤勵可也。朕之意惟恐其居富貴耽逸樂耳。」做他的子孫應該說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福的,幸福是因為他對他們關心愛護倍至,不幸是因為他的要求太高,如果這也能做為理由的話!
  
  明太祖朱元璋的功業是彪秉千古的,以其那樣不堪的出身,能做成那樣偉大的事業,就此點來說,確實是人們應該思考和學習的榜樣!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明太祖朱元璋自然也有他的這不好那不好,但終歸是暇不掩玉,無損其光輝!他已經盡力到一個正常人的生理極限了,若非一顆非常的心在支撐著他,怕是身體早已垮掉了吧,我們還要、又能怎麼苛求他呢?
  
  最後,讓我以以前的話做為本文的結尾:明代中國,治隆唐宋,思想開放,最高統治者皇帝對於外來事務的態度和作為表明其不但不是保守派的代表,而且可以說是反對保守派的先鋒;經濟和人民個性高度發展,思想高度活躍,整個社會與前代出現了本質上的不同,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最得利者和世界經濟的中心,出了全球最先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家。所有的這一切,追根溯源都必須歸源到明朝開國之初所制訂的政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