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病死雞 八成送上餐桌

廣東「南方週末」今天報導,中國每年吃掉的雞接近五十億只,但中國科學院一項針對「養雞場死雞去向」的調查顯示,中國大部分死雞都已流向餐桌。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及其課題組從二○○五年七月至今,分別赴山東、內蒙古、北京等各地展開「養雞場死雞去向」的調查。蔣高明表示,「在我們所調查的養雞場中,進入食物鏈的死雞竟然超過八成。」

禽病醫院 轉手大賺黑心錢

蔣高明還披露,大量死雞從禽病醫院流入市場,這些可能有疫病的家禽理應被焚燒或掩埋。但是通過熟人介紹,醫院發現死雞可以賣錢。於是,賣死雞就成了禽病醫院的生意。

在華南一處禽類批發市場裡,雞販陳仔說,批發市場絕大部分死雞都被出售,除了極少數高度腐爛的,每天至少有五十萬隻雞流入市場,按照五%的最低死亡率,大約兩萬五千隻死雞被民眾吃掉。

報導說,相關產業鏈已非常成熟。在下游,有專門要內臟的商販,有專取白條雞的商販,還有加工熟食的,而終端是飯店、熟食店、燒烤攤甚至超級市場,死雞由此進入餐桌。

一般情況下,雞的死因有兩種:傳染病死亡和非傳染病死亡,包括藥物中毒、天氣過熱、環境污染、打鬥致死等。中國多數養雞場統計雞隻死亡率為五%至十%,但專家認為這項統計數字嚴重失真。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教授李楓說,死雞通常是病雞,帶有各種傳染性病菌,加工者為了掩蓋死雞的異味,往往又加了過多添加劑,對人體危害更大。

連雞糞做的肥料也有毒

根據蔣高明的調查,很多養殖戶為了讓雞少患病,將磺胺類藥物摻入食物中,甚至使用禁用藥物奎乙醇。工廠化養殖的雞,每天吃下大量添加劑、安眠藥、抗生素和激素,養殖者把雞的生命週期由兩百多天縮短到四十天,「這樣不科學的餵養,怎能不提高雞的死亡率?」

蔣高明說,這樣的雞進入食物鏈,無論是否死亡,對人體的危害可想而知,即使這些雞糞做成的肥料,都會因為重金屬含量超標而造成危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