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們:四招預防胎兒心臟缺陷

美國心臟學會於5月22日發布了最新指南,幫助准媽媽們做好自我防護,減少新生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

這部指南可以歸納總結為四條:第一、凡事與產科醫生多交流;第二、每天攝入一定劑量的葉酸;第三、避免接觸流感人群;第四、使用任何藥物治療都要與醫生商量,即使是非處方藥。心臟學會有關人員稱,這套指南適合所有孕婦以及準備懷孕的育齡婦女。

首先,多與醫生交流。雖然聽起來有些老生常談,但卻非常實用、有效。準媽媽們需要定期上醫院檢查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麻疹及流感等疾病,並在醫生指導下及早作出相應處理。早前曾有不少研究證明,患有1型和2型糖尿病的孕婦,其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增加;而麻疹病毒、流感病毒也可能引起胎兒畸形。因此,準媽媽們要對這幾種病多加留心,並積極向醫生諮詢如何預防它們。

其次,要求女性每日攝取各種維生素,包括400毫克葉酸及葉酸補劑。葉酸能有效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同時,它預防神經管畸形的作用也為人們所熟知,女性最好在懷孕前3個月就適當補充。此外,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如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動物肝臟、堅果類等。

心臟學會認為,隨時向醫生諮詢藥物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在很大程度上預防了因濫服藥物導致胎兒畸形的可能性。對於習慣自己買藥保健的中國人來講,這條指南尤其值得重視。一定要主動向醫生或執業藥師諮詢,尤其是那些剛懷孕不久,外表變化不明顯,容易被忽視的女性。

最後,遠離流感人群以及那些容易引起發燒的其他疾病患者。因為在懷孕前三個月,任何與發燒有關聯的疾病都容易引起胎兒患心臟病雙倍的風險。

先天性心臟病是嬰兒在出生時發生在心臟的結構問題,它往往在女性懷孕後或不曾意識到自己懷孕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

美國心臟學會估測,在1000多個新生兒中,約有9個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在中國,先天性心臟病也是小兒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發病率約佔出生活產嬰兒的6%—8%,即每11個嬰兒中會遇到1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