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指中國污染災害不斷 民眾看不到希望

香港「東方日報」今天分析,兩年來中國政府防治污染口號喊得震天響,有時也有動作,但作為不大;民眾得不到實惠、看不到希望,對污染治理的神經漸漸麻木。

分析說,今年以來中國多災,但災不在天而在污染,太湖、滇池、巢湖接連爆發藍藻污染導致周邊民眾被迫飲用髒水,海河、淮河水質監測則全部不合格。

此外,江蘇沭陽二十萬人因水質污染而斷水、廣州十雨九酸、北京煙霧鎖城。中國大陸堪稱災情頻傳。

分析說,經濟高速成長、環境深度污染,快成為當今中國的國際形象。官方統計顯示,二零零五年松花江發生水污染後,中國平均每兩天發生一起環境突發事故,其中七成為水污染。

近期污染密集爆發自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代表著中國資源環境被GDP指標、地方利益和傳統工業逼近生死線。

據分析,中國環保總局只是政府中的弱勢部門,雖然已獲授權可對違法單位施以「連坐」處分,但面對洪水猛獸般的污染災情及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交織,能量不過杯水車薪。

就排污企業來說,一有地方政府撐腰,不怕環境監察,二是環保法輕罰袒護,一年罰款百來萬根本不怕。至於地方政府更無必要下廠查污染,坊間稱為「三不查」:老百姓不上訪不查、媒體不揭露不查、高層領導不批示不查。

分析認為,北京雖然強調科學發展,但在治污一事上缺乏氣魄手太軟,問題癥結在擔心牽制經濟增長。

例如以直言著稱的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曾說,中國治污任務集中於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條河。但這四大河流域有著中國逾六成人口和六成五的GDP,這句話可窺見為政者複雜心態。
本文留言

作者記者林於國香港五日電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