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人士對新聞自由減少擔憂

香港迎接回歸10週年之際,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對10年來香港新聞自由倒退的現象感到憂慮。

走過香港街頭的書報攤,人們常常被報紙特大的標題和花俏的版面設計所吸引。報攤上有為數眾多的報紙和各式各樣的雜誌。在香港,任何人只要交納不到1000港幣就可以創辦報刊。據統計,香港居民平均擁有的報刊數量居世界前茅。

*新聞自我審查甚於回歸前*

長期以來,香港居民享受著充沛的新聞信息,但是香港回歸10年來的新聞自由狀況卻讓新聞從業人員感到憂慮。香港記者協會今年2月公布的會員意見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新聞從業人員認為,回歸之後香港的新聞自由退化,大約60%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界的自我審查比回歸前更嚴重。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胡麗雲說:「大多數出現的是在報導有關中央政府的一些敏感消息,或者是他們覺得中央覺得敏感的消息,他們就不會報(導),或者減少報導,最後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有關媒體老闆的業務。」

*七一大遊行放在次要位置報導*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不久前說,他認為香港的新聞言論自由還沒有出現嚴重的恐怖氣氛,但是「自我審查」的案例比回歸前更為明顯。他舉例說,電視臺把2003年以後多次大規模的七一大遊行消息放在次要位置報導。

香港媒體的自我審查在2003年時還成為新聞事件。當時新城電臺編輯主任張仲華向記者協會指控該電臺自我審查,內容包括:低調處理有關電臺擁有者長江集團或特區的負面新聞,刪除批評該集團的言論以及低調報導法輪功在香港的活動。記者協會調查證實張仲華的指控成立,但是張仲華後來被電臺解雇。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胡麗雲認為,媒體自我審查是出於私人利益的考量。她說:「現在媒體老闆全都是Businessman(商人)。他們關心的就是他們的Profit(利潤)有多少,能讓他們的Profit更加上升最重要是在國內市場。如果在國內可以讓他們的業務急速發展,他們在某種情況下也會妥協。」

*出於私人利益*

目前擔任香港報業評議會主席的陳韜文教授認為,媒體出於私人利益考量進行自我審查,動機包括害怕當局以及討好權貴,這種做法違反公眾利益。

自由撰稿人張仲華對美國之音說,媒體遇到和媒體老闆有關的消息時,上司會叮囑小心處理,或者要求依據集團反應來發稿,這種新聞干預不是具體約束新聞的用字遣詞,而是影響到編輯的方向。

張仲華還注意到,香港回歸後,媒體的政治自我審查很普遍。他說:「97以前...香港媒體的文章批評共產黨有時候批評得比較狠,97年之後跟97年之前沒有批評得那麼狠,我們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控制。」

*干預媒體作法微妙*

除了媒體的自我審查之外,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胡麗雲還認為,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都在影響香港媒體,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去年港府只揀選少數媒體,讓他們有權利報導有關服務稅的消息。其他經常干預媒體的做法就比較微妙。

胡麗雲舉例說:「官員說了什麼之後,記者還沒有回去時,官員助手就打電話給記者的上司,解釋事情應該怎麼理解,或者說,這個字有點不對,應該用另一個Wording(措辭)來代替。這些干擾不是那麼明顯的可以和服務稅作比較,但是這種Subtle(微妙的方法是我們香港政府普遍常用的方法。」

雖然香港回歸後出現媒體自我審查以及新聞干預的現象,但是自由撰稿人張仲華認為,香港的新聞自由程度並沒有萎縮。他說,香港的新聞自由受到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的法律保障,香港是個法治的地方,而且香港人知道新聞自由的重要性。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胡麗雲期待香港新聞工作者堅持新聞獨立,她還呼籲海外媒體關注香港狀況,以促進香港新聞自由的進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