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開封有個包青天

 2007-06-26 11: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包拯(999年4月11日-10625月24日),字希仁,蘆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自稱「生於草茅」。(按:一寫作廬州合肥人,即今安徽肥東)。他的父親包儀,任歌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拯少年時就以孝聞名,性直敦厚。北宋天聖五年(1027),中申科進士甲科。

  中進士後,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去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去為官,直到雙親相繼去世,守孝完畢,才在親友的勸說下為官,期間長達十年之久,故以孝聞於鄉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長(今安徽天長)知縣(按:一說為建昌知縣,今江西永修)頗有政績,當時他的侄子犯罪,他就公正辦理,為人所稱道。任滿後,就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兩任之後,他的公正作風使他以廉名名滿天下。他的清廉亦為後人所頌,他留了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概可為他的廉正下一註腳。

  之後,他被調入京任殿中丞,在監察御史裡行,又改監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為懲治貪官,自慶歷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贓吏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詐騙案,震動朝野。

  皇佑四年(1052),包拯就因為彈劾張堯佐時觸怒仁宗,被判外放河北任督轉運使,加龍圖閣學士虛銜,後來的人就叫他包龍圖。

  事實上,他在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三司戶部副使期間,就先後被調任了京東,陝西,河北等路轉運使。他每至一地,都以減輕民間負擔、改革弊政、發展生產為己任,提出了「寬民利國」的經濟思想。他多次為了國家大事,說了皇帝不愛聽的話,論斥權幸大臣,請求罷去皇帝賜給親信官僚們的恩寵,一切改由主管機構正常渠道進行。他將唐朝魏徵給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寫出來,呈給宋仁宗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家大事為重。請求仁宗虛心納諫,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除去苛刻,嚴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說,不隨意大興土木。如此等等。轉運使在地方官階甚高,仁宗只是讓他離開京城,就沒有再打擊他;他的建議,朝廷多採納施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權知開封府。他於次年三月正式上任,為了表示對皇帝坐北面南而治天下的尊重,他就倒坐,升堂辦公時坐南面北,日後戲詞中就有一句「包龍圖倒坐南衙開封府」。由他就職至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由於包拯在開封府執法嚴明,鐵面無私,敢於碰硬,貴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斂,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兒童婦孺們都知道包拯之名,親切稱呼他為「包待制」。開封府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用閻羅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時人又以黃河清比包公笑,指包拯為人嚴正,不苟言笑;由於「黃河水清」亦有天下大治之意,此語亦暗示包拯心系國事。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樞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謚「孝肅」,追封為禮部尚書(按:一說為吏部尚書)。當時「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他有「奏儀」十五卷傳於世,被門生張田輯錄成《孝肅包公奏議》,又稱《包拯集》。後來者,包括朱熹、歐陽修、劉敞、司馬光,均對包拯有正面之評價,如司馬光就讚他「剛而不愎」,歐陽修雖然認為他有時當面彈劾宰相大臣,「思慮不熟」,但也不能否認他「天姿峭直」,一身正義。所以,士大夫們都尊包拯為包公,而百姓則叫他包青天、包老爺。

  包拯去世後,宋仁宗親自率領百官弔唁,派專人將靈柩送回合肥下葬。

  相傳包抵的聲名流傳四海,塞外亦有風聞。《甲申雜記》中提及日後西羌於龍呵歸順宋朝時向神宗提及他生平仰慕像包拯一般的忠臣清官,希望賜漢姓時能賜包姓。神宗就為他賜名為包順,意指歸順。另有傳說邊境有士兵強搶了一個民女,該民女自稱為包拯的孫女,一個女巫作包拯上身之樣訓戒士兵,使該民女終得無羔。

  包公在任三司副使時,常常出巡體察民情。有江南一次旱災,包拯瞭解事情後,就顧不及向天子請示,一邊開倉鎮災一邊派人上奏,救回無數百姓。還有一回,江南地方官吏不顧災情,向上瞞報,甚至要求缺糧斷炊的百姓交出存糧。包公得知後,上了《請救濟江淮災民疏》,嚴辦了姦官,被江南人民推為「再生父母」。這一次事件亦被改編為《陳州放糧》一劇。

  1042年時,朝廷辦了食鹽官賣制度。因為制度上的弊端,使運鹽工作倍為辛苦,差役、士兵、牲畜逃亡,導致地方食鹽供應短缺。包拯為了瞭解問題,親到陝西解州(今山西運城)考查,及時上奏請廢除制度,讓人們自由經營,政府只取利稅。仁宗行此「新鹽法」,保持了鹽的供應,亦確保了稅收。後來沈括讚道:「行之幾十年,至今以為利」。

  除了上述的鼓勵商業政策,包拯亦主張嚴守邊防,裁減冗員的改革。裁減冗員的主張在任三司副使期間提出過,亦即是裁小人任用君子的主張。至於軍事改革上,他主張不再減少將士更戍,同時他留意到軍糧的運費龐大,主張由軍隊出錢在豐年時向農民買糧,而不由民間運糧。
  
  包拯的正義一直流傳世間。死了之後,形成了不少包公傳說。

  傳說中的包拯以廉潔公正、不攀附權貴著稱,故民間稱其包青天及包公,就任開封府尹期間,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馬漢、張龍、趙虎)與有「御貓」之譽的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之南俠展昭協助,辦案既明查又暗訪,執法既嚴謹又不失人情,令正義得以順利伸張之餘亦導人向善。因為開審考上狀元成為駙馬爺的陳世美不認妻一案前,其妻子秦香蓮向王丞相攔路喊冤(而不是向包青天攔路,但現在借用攔路喊冤來引申有冤無路訴,迫於無奈出此下策之義)。

  相傳開封府公堂門前右邊前有一鼓,遇有重大冤情之時,不論大小人物一經擊鼓鳴冤,包青天定必升堂開審,喊冤者可直接向包大人陳述冤情;而傳說包拯審案不分晝夜:日審陽間,夜審陰間;並流傳多個審案故事傳頌後世,著名的有《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烏盆案》、《鍘包勉》、《鍘判官》等。另古代小說《七俠五義》亦以其為主人翁。因其大公無私,擁有一副鐵面如墨的臉孔以鎮懾佞臣,額上挂有一彎蒼白明月,故亦有「包黑子」稱號,坊間傳說中包拯死後成了神明「馬國公」,故現在稱的「馬國公」就是包公本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