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豪華衙門行動緣何 「雷聲大雨點小」?




6月20日是中國高層下令各地、各黨政機關全面清理「豪華衙門」,並向中紀委上報自查結果的「大限」日子。但從官方媒體的反應看,這次由中紀委等七個部委聯合發起的清理豪華樓堂館所行動還沒有收到明顯的成效。輿論擔心,這次恐怕也如同過去19年官方多次發起的清理行動一樣,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

《人民日報》20日有關報導的題目就是「樓堂館所,各地查得怎麼樣了?」,但報導只是簡略介紹江蘇、吉林和黑龍江等地對清理樓堂館所提出的原則要求,並沒有透露有多少豪華樓堂館所違反了中紀委的規定,更沒有提到有多少官員因此受到處分。

《法制日報》當天也報導,對於建豪華辦公樓問題,官方說的不是不多,也不是不重,群眾的反應也不是不強烈。然而,由於缺少剛性約束,官方的禁令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是「干打雷不下雨」。正因如此,一些地方不是比著怎樣為群眾排憂解難,而是比誰的辦公樓「氣派」、「上檔次」,導致興建豪華政府辦公樓的歪風屢禁不止,成為頑症。

事實上,隸屬黨政機關的豪華辦公樓和賓館在中國各地隨處可見,甚至有政府機關辦公樓達到五星級酒店的水平。弔詭的是,官方從1988年開始就多次明令禁止黨政機關建設豪華樓堂館所,結果卻是樓堂館所越禁越多,越禁越豪華,高層禁止的調門也越來越高,直到不久前規定了最後通牒式的時間「大限」。

北京有關學者指出,官方近來在反腐、安全生產等領域頻頻推出時間「大限」來震懾違規違法者,但效果並不理想,「大限」限得多了,不僅會失去威懾力,還可能對高層的信譽和治理能力產生了負面影響。

《南方日報》20日發表評論文章說,官方想通過自己查處自己、自己監督自己,來改變某些政府官員的奢侈、浪費、腐敗的風氣,恐怕相當困難,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大限」還是建立民主監督機制。

文章指出,事實上,滋生腐敗的土壤是不合理的權力配置機制或權力結構,是不受監督和制約的公權力。只要體制上的主要弊病不改變,完全靠政府自己查處自己、監督自己,就不免走上「越反越腐」的怪圈。

因此,對政治體制上細枝末節的修補,其實都意義不大。因為真正的對政府的監督一定是來自政府外部----如立法監督、司法監督、新聞輿論監督、選舉監督。

文章說,如果真正要改變某些政府官員的奢侈、浪費、腐敗的風氣,使政府的自我監督能夠充分發揮其功能,就必須引入更多的外部民主監督機制並使其落到實處:如法律對政府的監督作用必須得到落實;人民群眾對公務人員監督權和罷免權的行使,要通過可操作的法定程序切實得到保證;監督主體的範圍也應擴大為包括立法機關、媒體、甚至是人民的直接參與等。

對於中紀委、監察部等七部委4月發布整頓樓堂館所的自查時間表已到期。中紀委及監察部的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答覆說:「匯總結果將會及時公布。」針對有媒體將截止日期稱為自查「大限」,監察部發言人辦公室的有關人士否認「大限」一說,他指出「這是第一階段各地、各部門對照七部委下發的通知進行自查」。他還表示,七部委稍後將進行抽查,並共同起草清理工作情況報告上報國務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