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委會的尷尬 北京奧運商品承包商使用童工



利奇文教用品有限公司工人
報告指責利奇文教用品有限公司僱用童工

"公平奧運2008"聯盟週日(6月10日)發表報告說,為北京2008夏季奧運會生產手袋、背包和帽子等奧運紀念品的四家中國工廠,濫用童工並嚴重侵犯工人權益。

報告說,中國工廠的作法"嚴重侵犯工人的權益","嚴重違反基本勞動準則,譬如僅給工人支付法定最低工資的一半,並僱用年僅12歲的童工"。

"公平奧運2008"聯盟的很多成員組織如國際工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國際紡織及服裝工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Textile, Leather and Garment Workers' Federation)等,早就要求中國在中華全國總工會之外允許成立獨立的工會組織。它們稱中華全國總工會往往代表的是僱主而非工人的利益。

"公平奧運2008"聯盟的報告指出,有四家生產北京奧運產品的工廠違反了相關的中國和國際勞工準則。

報告內容有可能使北京2008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感到尷尬。

中共政府希望在北京奧運期間向世界宣傳中國的正面形象。為此,北京當局耗資400億美元,將所謂有礙觀瞻的低矮建築群拆遷,修建奧運場館和高樓大廈。

"收入來源"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工會聯合會秘書長賴德說,"奧運品牌特許經營是國際奧委會和各國奧委會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北京奧組委拒絕對這份報告作出回應,稱尚未見到報告內容。

賴德抨擊說,"嚴重違反國際勞工準則的事件在獲得奧運特許經營的工廠裡發生,這是整個奧林匹克運動的恥辱。"

國際奧委會的聲明說,"國際奧委會不直接管理和控制全世界與奧運有關產品的生產",但它制定了公平的勞工標準及其政策,並期待奧運會主辦城市和奧運會特許經營製造商遵守有關規定。

在全球153個國家擁有304個工會組織的國際勞工聯合會、國際紡織業者聯合會,以及為成衣和制鞋業者爭取更多權益的非政府組織聯合完成了這份報告。

調查取證

報告說,調查人員在去年冬天從下面這四家公司取得了相關證據:利奇文教用品有限公司、飛達帽業控股有限公司、意高皮革製品有限公司和裕榮昌輕工製品有限公司。

報告引述一名年僅13歲童工的話說,"我從每年早上一直干到次日凌晨兩點。"

他說:"這種情況每個月不只發生一次,而是兩至三次。我已精疲力竭,但我第二天還是得去上班。"

報告說,北京奧運特許經營授權預計將給奧運會帶來7000萬美元的收入,比悉尼奧運會多百分之四十。

奧運會特許經營是指奧組委授權合格企業生產或銷售帶有奧組委標誌、吉祥物等奧林匹克知識產權的產品。

為享有這一權利,特許企業將向奧組委交納一定的特許權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