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山嶽仙跡探微:浮山—佛教祖庭

 2007-05-30 06: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北36公里的浮山鎮,海拔165米,景區面積為200平方公里。據《大明一統志》記載:「西南有獨峰,直上千仞,大江環繞,望之若浮」,故名浮山。山上有36峰、28怪石、36奇岩和72奇洞。

浮山被道家視為36洞天之一,早期就有修煉之人在此修行。比如漢代的左慈,宋代的張同之,明朝的雷鯉等。唐代成為仙人的呂洞賓也曾雲遊浮山,並留詩於雪浪岩。張同之,曾任江西路轉運判官,後棄官在浮山修道,其修煉之處被命名為「張公岩」。在其所居之處,有一深1米多的水井,井水清澈見底,甘冽異常,可裝6 擔水。令人稱奇的是,井水被提走後,隨即就滿;天要下雨時,水會溢出;數月不下雨,6擔水如故,人稱「龍井神泉」。此外,這裡還有張公的「煉丹洞」、「洗澡池」、「濯足盆」、「鼎爐洞」和八卦圖形的「杵藥臺」、「杵藥池」。


南朝梁、陳時,佛教傳入浮山。後創建佛教天臺宗的智顗,曾久住浮山,並建有「浮山寺」。《神僧傳》記載,智顗的母親徐氏在懷孕的時候,常常夢見五彩香菸縈迴在懷,想要拂去,但總會聽到有人說:「這是前世的因緣,福德自至,為什麼要趕走呢?」他的母親還夢見吞下了白鼠,如此再三,深以為怪,就去占卜。占卜師說:「這是白龍的兆頭。」等到智顗出生的那個晚上,屋子內亮如白晝。為了慶祝他的誕生,家人想燉肉給客人吃。但是肉一下鍋,火就滅了。眾人正在驚異時,忽然有兩個僧人敲門,並說:「善哉,你兒子有大德,將來一定出家。」說完兩個人就不見了。

智顗十八歲時出家,後在浮山修行。一日,智顗夢見一處岩崖萬重、雲日半垂,滄海無邊之地;在山上,一個僧人向他招手,還挽著自己上山。智顗將夢中所見告訴了弟子,弟子說,這是會稽的天台山。於是智顗決定帶弟子去天台山修煉,並由此創建了天臺宗。後隋煬帝賜智顗為智者大師。

隋唐之後,皆奉浮山為「佛教祖庭」。北宋,佛教曹洞第七代祖師圓鑒大師在此修行,世稱「遠祿公」。宋仁宗賜號遠祿圓鑒大師,又賜建寺,名為「大華嚴寺」。明代,山中佛教大興,寺庵林立,僧尼數以千計。清桐城學者方以智,晚年居於浮山出家修行,自號浮山愚者,卒後葬於浮山東麓。


如今的浮山還留有許多仙跡或聖跡。比如妙高、如來、文殊、玉女、丹霞、飛來等36峰,雙蛙、猴頭、天鵝、爛河等28怪石,金谷、選佛、滴珠、首楞、隱賢、摘星、張公、穿心、仙隱、招隱、普陀、會聖等36 岩,定心、九曲、寶藏、連理、煉丹等72奇洞。從上述一些頗具佛家或道家氣息的稱謂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其中曾經蘊涵的神奇故事。其中的飛來峰,緊依妙高峰,絕壁懸岩,如斧劈刀削。在石壁之上,有一奇石好像古人峨冠架在危石上,有騰空飛去之勢,故石名「飛來石」,峰名「飛來峰」。而位於石龍峰左的雷公洞是因為修者雷鯉而得名。會聖岩是圓鑒大師圓寂之處。

此外,浮山上還有遠祿祖師塔、古庭禪師衣缽塔、眾僧藏骨的三寶塔等。在距浮山10公里的白雲岩,上有四峰頂立,怪石嶙峋,因曾有白雲禪師在此修行,故得名。浮山20公里的青山石屋寺,相傳為晉代高僧清供所建。

清代文人施爾萃曾作《游浮山》一詩,詩曰:


獨愛浮山好,
幽懷幾度來。
空靈觀不厭,
一洞一蓬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