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黑幕重重 喬洪案或涉更多人



貴州省委常委會日前宣布對喬洪進行立案調查後,一位曾經多年關注貴州臺的業內人士透露,此案偵破的重點將是銷售過程中的商業賄賂,料將牽涉更多的人。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在首次回應傳言時,則一再強調「茅台的領導班子沒有問題」。

「世界盃事件」涉嫌受賄300萬

《新聞晨報》報導,貴州省委常委會5月18日研究決定,對喬洪進行立案調查並採取「雙規」措施。原因是,喬洪在2002年組織銷售業績較好的部分經銷商及茅台集團部分先進工作者赴韓國觀看世界盃足球賽中,涉嫌接受承辦單位賄賂。

貴州茅台2002年組織全國經銷商前往韓國觀看世界盃,是由山東某旅行社一手承辦,而喬洪涉嫌接受的賄賂就源於這家單位。有關部門調查發現,貴州茅台與這家旅行社有兩份不同的付費合同,一份合同總費用在500萬元左右,另一份則是800萬元左右。進入貴州茅台賬目支出的是800萬元合同的費用,而旅行社方面則是按照前一份協議收的款。其中的約300萬元差額,可能落入喬洪個人腰包。

「事實上,早在2003年起關於喬洪在世界盃期間受賄的舉報信就有了。」這位知情人士說,為貴州茅台和這家旅行社牽線的是茅台在山東的經銷商姜某,在今年3月全國糖酒會期間姜某已經被警方控制。

還有更多的人被牽涉進來

「但是這次受賄只是個引子,事實上紀檢司法部門是想由此引出茅台在銷售體系中存在的商業賄賂。」

「在老百姓看來,茅台只是品質上乘的白酒,但是在經銷商看來,茅台酒是‘液體黃金’,誰能更多地拿到貨誰就比別人佔有了更多的財富。」這名內部人士說,2006年2月,茅台宣布提價,茅台酒全年銷售均價提高近10%,毛利率由2005年的82.5%上升至 83.9%,2007年茅台再度宣布提價12%。「幾次提價進一步拓寬了經銷商利潤空間。」一瓶普通茅台酒至少能給經銷商帶來100元到200元的純利潤,如果是年份酒,利潤則有可能在數百到上千元。

雖然茅台酒的產量連年提高,但是由於生產週期和生產資源的限制,客觀上茅台酒的生產量並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就在事實上造成了不是每個經銷商都能及時拿到貨,不成文的規矩是這個經銷商是否有關係或背景。」這位知情人士說,自喬洪到茅台工作以來一直分管茅台酒的銷售工作,「他成了經銷商們眼中的‘財神爺’。」「喬洪究竟有沒有從各地經銷商處收受賄賂,這是紀檢部門偵破的一部分,但是絕不是僅僅到喬洪這裡為止,茅台整個銷售體系中的商業賄賂將是調查重點,我個人認為還會有更多的人將被牽涉進來。」

「茅台領導班子沒有問題」

自茅台「喬洪涉腐」事發,由於流傳甚廣的「高層多年權力角逐」、「三駕馬車」等說法的緣故,茅台另一名當家人 ——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也成了此次事件中一個頗為敏感的人物。近日他首次回應了外界對他與喬洪之間關係的種種議論,並一再強調「茅台的領導班子沒有問題」。

今年51歲的袁仁國現任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茅台11名高管中排名第二,地位僅次於集團董事長季克良,喬洪被「雙規」後,他原先的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由袁仁國代理。

在本月喬洪「落馬」的消息剛剛傳出,就有人分析,茅台集團董事長季克良已年近70歲,茅台接班人一直是個未解之謎,而袁仁國和喬洪一直是熱門人選,兩人因此矛盾日益加劇,此次喬洪被「雙規」結束了兩人間多年的權力角逐,也結束了茅台接班人之爭。

「哪裡存在什麼權力角逐、接班人之爭?簡直是無稽之談。」在茅台集團十樓會議室,袁仁國對於此種說法顯得有些憤怒。他說,茅台集團的主要高管人選的最後確定歷來都是由省委和省國資委考察後確定的,「怎麼爭?」

收入佔省財政收入1/10

茅台鎮位於仁懷市城西13公里處的赤水河東岸,面積8平方公里,建廠已經56年的茅台酒廠幾乎將整個鎮納於自己的羽翼之下。

茅台酒廠對於這個小鎮的影響從空氣開始,在茅台鎮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很輕易地嗅到淡淡的茅台酒香。「要是有一天聞不到酒香我們心裏就開始發慌,總覺得不踏實。」一位在廠裡工作多年的老酒師說。

在仁懷市,如果適齡青年能夠進入茅台酒廠工作將會贏得同齡人的羨慕,這一點在薪酬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一名普通茅台職工,年薪是3萬元,中層至少在十萬元以上。由於茅台酒廠經濟的拉動,使得仁懷的物價水平位列貴州同級城市的中上游。

「茅台不僅對當地,乃至在整個貴州的影響力都是巨大的,‘貴州的經濟離開茅台’,恐怕任何一個貴州官員都不敢做這個假設。」採訪中當地一位官員說。

一組數據也許能夠說明這個問題:茅台公司每年為國家納稅13億元,為仁懷市納稅7億元。2006年度貴州省GDP總量是2259.67億元,財政收入是448億元;2006年茅台的收入達48.96億,佔貴州省財政收入1/10以上。

貴州茅台的股價在上週五收盤價是106.39元,其總股數為9.438億股,因此其總市值約1004.11億元。「這樣看來,茅台的這次風波會不會影響到省裡,現在還真不好講。」仁懷當地一位官員有些擔憂。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