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魔降福話燈籠

在電燈尚未問世之前,燈籠在黑夜裡為人們帶來光明;在科技挂帥的今天,一個燈籠對現代人又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燈籠在具有思古情懷的中國人心目中一直都有吉祥的象徵意義。由於燈籠,為古時候的人們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的象徵。

在閩南語中「燈」發音和「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在人們的期許下燈籠肩負著求平安、避邪、求取功名的重任。

還有一種「光明燈」,是民眾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祈禱在一年中平安順利的祈福儀式。

燈籠除了它的象徵意義,民間還有以燈籠」為主角的節日,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到了唐朝開元年間,用紮結花燈慶祝國泰民安,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在元宵節晚上陪著小孩提燈籠的同時,也不免懷念起自己的童年往事……。

元宵節不只是熱鬧的花燈燈會,另外還有放天燈的習俗,天燈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之一的典故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其後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願的民俗活動;放天燈的活動近來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天燈上寫滿了各種祈福的字詞,不論是否能夠上達天庭,放一盞天燈,在黑夜的天空中冉冉升起,心裏同時也油然而生無限的希望和光明。除了元宵節,還有另一個水燈節,又稱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放水燈含有慈悲普渡亡靈的象徵意義。

燈籠不只是在節慶上的用途,廟宇當然少不了燈籠的點綴,一方面拱托出莊嚴肅穆的氣氛,另一方面可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在節慶及廟宇的熱鬧氣氛之外,最近燈籠又回到人們的居家生活中了,它搭上了另一波復古的順風車,有些住家的室內或餐廳、茶藝館中,常見到幾盞燈籠,用來增添一些風雅的氣氛。

燈籠的引人之處,除了它典雅質樸的外形,還有它獨特的燈光效果;由於燈罩質地輕薄,因此光線透過燈罩傳向四面八方時,光變得柔和而飄渺,散發著自然又有著微妙變化的燈光,將整個空間營造出了靜謐、細膩與溫柔的氛圍。在古意盎然情境的燈下,有無限的遐想空間,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唐詩宋詞的詩畫意境中。

本文留言

作者子嫣 朱家慧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