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中國戰機從70年代提升到90年代水準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今天發表五月份大陸工作簡報指出,中國解放軍殲十戰機正式服役後,使中國戰機研製從國際六十、七十年代水準的殲七改進型與殲八II的基礎上一舉提升,到達九十年代的水準。

簡報說,目前先進國家裝備的戰機,除了美國擁有第四代F-22及試飛的F-35聯合攻擊戰機外,其餘都是第三代。殲十處於第三代,西歐國家與俄羅斯至少也要到十年後,才能換裝第四代戰機。

簡報表示,由於美國開始裝備具備隱形能力的戰機,這種戰機對中共第二、三代戰機享有極大的技術優勢。對於將發展目標對準美國的中國,發展新一代隱形戰機成為必要的選擇。

西方媒體猜測,中國可能擁有兩種第四代戰機的設計方案,第一種是鴨翼三角氣動布局設計,類似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的米格1.44型第五代戰機,思路明顯受益於俄羅斯設計思想;另一種設計方案媲美美國的F-35戰機,只是外形略小。

簡報指出,在發展第四代戰機與改良殲十一的過程中,中國可能進口部分俄羅斯航空子系統,例如有源相控陣雷達、大功率渦輪風扇發動機技術等。同時,不排除中國在改良過程,尤其在氣動外形、隱形化的改良上,獲得米格或蘇霍伊公司技術諮詢的可能性。

簡報表示,中國下一代發動機的研製,主要從目前完成的新型渦扇發動機加以改良,重點在尾部噴口的向量設計。一旦中國向量噴口發動機技術完成,中國新一代戰機就可以起飛。

另外,簡報指出,中國發展航空母艦傳言不斷,中國研發艦載機的可能途徑之一,是改裝空軍的殲十與殲十一戰機。

簡報說,殲十是輕型戰機,要改裝成艦載機會出現機腹進氣道結構強度不足、強化結構增重降低性能、三角機翼不適合折疊等侷限性;殲十一是重型戰機,改裝增重影響性能仍在可承受範圍,俄羅斯更有將蘇愷27陸基飛機改為蘇愷33艦載機的經驗。

兩相比較,殲十一改型艦載機的可能性比殲十大。

簡報指出,中國僅向俄羅斯購買兩架蘇愷33艦載機,可能是要利用從俄制飛機得到的技術,應用到自行研發的艦載機上。
本文留言

作者記者陳妍君臺北十日電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