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學院調查:八零年代後出生大學生較脆弱

中國大陸當前大學生身心脆弱不夠堅強,重慶科技學院心理中心教師測試發現,當代大學生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學生相比,心理素質呈下降趨勢,容易出現情緒激動、自卑、憂慮、無耐心,對挫折的耐受度差等現象。

北京「中國青年報」報導,重慶科技學院一名男生考上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第一學期就當掉四科,無顏見江東父老,絕望地跑到父母工作過的戈壁灘準備自殺,學校發現他離校出走,十分焦急,在報上登載尋人啟示。

一名鐵路工人發現了這名憔悴而絕望的大學生,開導他放棄輕生,回到學校。按學校規定,這個男生應接受處分。該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老師及時發現他的心理問題,確診為憂鬱症後,建議學校不要給予處分,以免毀了這個學生,經過心理諮詢和治療,該生恢復了心理健康,順利畢業,現在北京工作,成為中堅幹部。

報導指出,類似情形在中國大學校園並不罕見,重慶科技學院心理中心的健康測試分析顯示,心理健康處於正常水平的學生不足九成。

調查顯示,將二零零五級大學生與上世紀九零年代(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五級)、八零年代(一九八七至一九八九級)大學生進行比較,發現在穩定性、獨立性、聰慧性、懷疑性和興奮性五個因素上有明顯差距。

透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發現,二零零五級大學生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學生更顯得情緒激動、自卑、憂慮、無耐心,易疲倦煩躁、對挫折的耐受性差,有時顯得幼稚;知識面窄,思維不活躍,缺乏邏輯思維,缺少想像力,對事物多採用具體而刻板的理解。

對此,重慶科技學院校長唐一科認為大學教育應扮演引導的功能,他比喻說,「泡菜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見,泡菜水的味道決定了泡出來的白菜和蘿蔔的味道。」育人同樣有這個道理,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不能侷限於此,在辦學中,大學的重要工作就是要調製好「泡菜水」。

他說,「這個泡菜水,就是大學文化,」必須以培育學校精神為核心建設學校文化,充分發揮大學文化引導人、激勵人、鼓舞人的作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