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對教師外表諸多要求被批歧視

廣東省教育廳不久前公布了《教師資格申請人員體格檢查標準》,包括對教師容貌做出一些規定。分析人士認為,容貌歧視是中國普遍存在的歧視之一,而解決歧視爭取平等權利則是條長遠的路。

廣東省教育廳不久前公布了該省重新修訂的《教師資格申請人員體格檢查標準》,其中具體規定了患有哪些疾病的人不符合申請標準,同時對教師的外形條件做出要求,包括:嚴重跛行步態、駝背、四肢有顯著殘疾、面部有較大面積(3X3厘米)疤痕、血管瘤,色素痣、斜頸、唇裂等嚴重影響面容的情況都不合格。教育廳在公告中說,全省高等學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社會人員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體檢均按此標準執行。

*為人師表?相貌歧視?*

這項體檢標準出臺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認為當中規定具有歧視,而且對殘疾人不公。

廣東省教育廳負責教師資格的一位官員回答美國之音記者詢問時說,申請人只要一項不符合規定就不能報考教師,而體檢標準並不能算歧視。

這位官員說:「反正我就看到現在廳裡面出的文件就是這樣。這個東西應該也不算歧視,因為你教師畢竟是為人師表嘛。」

廣東殘疾人聯合會當局在回答網民提問時說,有關教師資格的體格檢查標準確實存在對殘疾人的某些歧視,而有關部門制訂政策時,雖然一直在為殘疾人爭取多一些利益,但也未必能獲得什麼成效。

*秋子打官司相貌歧視受關注*

廣州中山大學的艾小明教授長期關注社會問題,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普遍存在歧視問題,90年代時曾經發生考生因為外貌問題被拒絕入學而跳樓的悲劇,現在對於教師容貌的限制就是一種歧視,而學校一直也不太注意教師的容貌歧視問題。

艾小明說,2個月前,一位名叫秋子的女子稱受到相貌歧視而跟僱用單位打官司,結果獲勝。秋子打官司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相貌歧視風波也隨之受到關注。艾小明認為,秋子打官司維護權益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存在的歧視問題需要被揭露出來,以便引起討論,關切和進一步的改善。

艾小明說:「有的法律是長期以來沿襲過去的法律,如果沒有一個個案去挑戰,或沒有引起相當的反省,它也就不會去修改,而繼續沿襲使用。例如,他們查處160多部法律裡面都有對乙肝人群的歧視,還有歧視條款。我們如果去清理已有的法律成規,可能會發現非常多這類的問題。」

*艾小明:更嚴重的問題有待解決*

艾小明教授說,導致歧視的原因有很多,要爭取平等權利就需要很多調查,對法律進行清理。她還說,目前中國有許多比相貌歧視更嚴重的問題有待解決。

廣州中山大學的艾小明教授說,政府應該有所作為來解決包括歧視在內的各種平等權利問題,但是在缺乏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監督制衡的情況下,政府沒有改革動力。艾小明認為,目前中國民眾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但維權成本太高,爭取平等權利的路還是非常遙遠。
本文留言

作者趙婉成2007年4月11日香港報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