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向美國家長學習教育下一代
再過幾天,美國的大學要發放今年的錄取通知,筆者的一些朋友也在焦急等待孩子的大學錄取書。在中國,很多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成績與大學的名氣,而美國家長卻更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這體現出中美教育的觀念差異。美國有一句諺語很好地描述了這種差異:要培養孩子去走人生路,而不是鋪好人生路。在後一觀念下,中國式的教育更在意讓孩子在各種考試中得高分,最終考一個好大學。許多中國家長甚至還為孩子選好了專業,以及今後的職業。
上好大學無疑是中美家長的共同願望,但在這方面似乎很多中國家長的願望更強烈。在中國一本「如何能上哈佛」的書可以暢銷,這表明中國家長多看重名校。而在美國,如何培養孩子性格的書卻更受歡迎。這裡並非是鼓勵「讀書無用」,而是要說明,孩子的人生是家長難以設計和安排的,需要他們成年後自我開創。
按西方文化傳統,美國家長對孩子更有「代管」的責任,家長應該在孩子成年前幫助孩子各方面得到培養,準備迎接人生的挑戰,不只侷限在功課好,也需要進行領導能力、社交能力等全面培養。在專業的選擇上,雖然美國家長也參與選擇,但孩子卻有決定權。在美國大學,學生換專業也是較平常的事情。當年比爾·蓋茨的父親沒有強求他讀完大學,後來創立了微軟。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戴爾公司的創始人身上,戴爾的父母也沒有要求他讀完大學,因為戴爾的人生不是他父母的,而是他自己的。
在中國,不少家長更覺得孩子的成功除了給孩子帶去幸福外,也能夠給自己帶來安慰和榮耀,因此,不少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更強列,許多中國家長往往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為孩子設計人生。
而很多美國家長則更願意幫助孩子選擇人生。
當然,中美教育的差異,觀念不同是一方面,社會環境是另一個重要方面。在國內,很多家長更傾向於幫孩子安排好將來,是對就業難等社會條件有更多考慮。
中國人重教育、願意為孩子在教育上投入值得提倡,但中國的教育還應更新觀念,對孩子進行全面培養,給下一代人生選擇的權利,不要試圖為他們設計和安排人生道路。當然,同樣重要的是,在社會環境上,也需要更多改進,建立起更加公平和鼓勵創業的機制,解除一些家長對下一代人生之路的擔心。
- 關鍵字搜索:
-
應向
來源: 新京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n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