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過量開採致鹽湖滷水資源下降

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最新監測發現,過量開採導致柴達木盆地鹽湖滷水資源,近年急速下降。

中國大百科全書介紹,滷水是指自然界中含鹽量大於百分之三點五的水溶液。中國滷水資源豐富,分布在青藏、四川、內蒙古等地,早在秦朝時就用地下滷水制鹽。

世界上著名且已開發利用的滷水資源有死海、美國大鹽湖、蘇聯的卡拉博加茲海灣(Kara-Bogaz-Gol)及青海的察爾汗鹽湖、四川自貢的井鹵等。

新華社日前報導,這次監測是以柴達木盆地內的察爾汗鹽湖及馬海鹽湖為對象,其中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地。根據統計,察爾汗鹽湖各類鉀肥年產量約三百二十萬噸。

但監測發現,察爾汗鹽湖由於近年一些鹽湖鉀肥生產工廠濫採濫挖,產生一系列地質問題,例如過度開採使滷水補給不足,老鹵、廢鹵就地排放或回滲,使鹽湖礦床污染及大量固體氯化鉀無法溶解。

馬海鹽湖礦區也有類似情況,它是繼察爾汗鹽湖後另一處開發的大型鉀資源基地。監測顯示,經過數年開採後,礦區潛滷水水位下降,氯化鉀等級也同時下降。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