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北區揭面紗 發掘文物7萬多件

中國考古研究人員最近在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有驚人發現,這些洞窟是僧人的禪窟和生活窟,並非先前訛傳的畫工塑匠窟,其中文物數量多達七萬餘件,經過鑑定並陳列的文物有一千四百五十一件,其中不乏首次發現的珍貴文物,填補考古學領域的諸多空白。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近日從敦煌研究院傳出好消息,敦煌莫高窟北區經過先後六次發掘,證明北區洞窟是莫高窟石窟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非過去訛傳的畫工塑匠窟,而是僧人的禪窟和生活窟。

據負責北區考古研究工作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彭金章表示,北區探明的洞窟分六層,共兩百四十八窟,加上南區的四百八十七座壁畫窟,總共七百三十五座,接近有關史料記載的數量。

報導指出,北區洞窟位於崖面最低層的洞窟為第一層,共三十五座,二至六層分別有洞窟六十八、四十二、七十、十五、十八座,包括九座多室禪窟和七十三座單室禪窟、五十座生活窟和兩座倉窟等石窟。北區石窟中,二十五座瘞窟是在其他地方普遍存在,但在敦煌屬首次發現,其功能主要是埋葬小和尚。

報導表示,敦煌莫高窟北區發掘出的文物主要包括佛經、社會文書、波斯銀幣等錢幣、銅器、托塔托佛等泥塑文物和木活字等木器,另有草製品等。其中不乏珍品,有的屬古佚書,有的為中國孤本,有的屬海內外僅存,有的則屬於敦煌或河西走廊乃至中國首次發現,填補考古學領域的諸多空白點,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

敦煌莫高窟北區文物研究被列入中國國家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二零零二至二零零三年度重大課題後,目前已經取得令人注目的成果。

此外,莫高窟北區石窟的考古收穫除文物外,在洞窟內和崖面上還發現多處洪水和大氣降水對洞窟和崖面造成破壞的痕跡。研究人員認為,對這些痕跡進行深入分析及運用石窟考古學和石窟保護學相結合的系統研究,不僅對敦煌石窟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還將對整個河西地區石窟的保護產生積極的作用。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