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預言探秘 (11)
劉伯溫生平劉伯溫(1311-1375年),名基,字伯溫,以字行。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他14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17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準備科舉考試。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
劉伯溫於元統元年(1339年)考取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開始他在中國歷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劉伯溫希望為元朝政府效力,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他在中進士後不久,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後又任元帥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議往往得不到朝廷的採納,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壓制。劉伯溫非常失望,先後3次憤然辭職,回故鄉青田隱居。
劉伯溫隱居青田期間,潛心著述。他將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進行了一番總結,創作了著名的《郁離子》一書。而當此之時,全國的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全國各地反元起義風起雲湧,元王朝的統治已搖搖欲墜,但各支反元義軍又互相紛爭,各不相讓。劉伯溫靜觀天下形勢,認為在眾多的起義軍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龍天子之氣,他領導的一支紅巾軍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隊伍。
公元1360年,明太祖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劉伯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決定出山輔助明太祖。與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相似,劉伯溫初次與朱氏相見,就提出了「時務十八策」。明太祖一見劉伯溫之後,更是大喜不已,從此將劉伯溫視為自己的心腹和軍師。
劉伯溫出山之後,積極為明太祖出謀劃策。他為朱氏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策略。明太祖按照劉伯溫為他定下的戰略、戰術行事,先用誘敵之計大敗陳友諒,挫其銳氣,再於公元1363年在鄱陽湖與陳氏決戰,將其勢力徹底消滅。第二年,又依計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然後,明太祖派部隊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時準備在南方稱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為朱氏最後平定天下、開創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基,作為開國元勛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明太祖還下詔免加劉伯溫家鄉青田縣的租稅。這是處州地區惟一不加稅的一個縣。不久又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劉伯溫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受「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賜封誠意伯,食祿241石。功成名就之後,劉伯溫於洪武四年(1371年)辭去一切職務,告老還鄉,回青田隱居起來。
劉伯溫在青田過了二年的隱居生活,本來希望遠離世間是非爭奪。但是,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當了左丞相,指使人誣告劉伯溫。明太祖聽到誣告後剝奪了劉伯溫的封祿。劉伯溫親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謝罪,並留在南京。後來,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劉伯溫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劉伯溫由明太祖派使者護送回家,不久在家去世,終年65歲。後來被謚為「文成」。劉伯溫在南京時,胡惟庸曾派太醫為劉伯溫診病送藥,但劉伯溫吃了他的藥後,病情加劇。因此,當時人們懷疑劉伯溫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劉伯溫不但是一位謀略大師,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傳於世的有《郁離子》10卷和《誠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離子》一書在中國思想上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劉伯溫死後,葬於青田武陽夏山。據說,劉伯溫死前曾預言胡惟庸必敗,到時明太祖會為自己平反昭雪,他還特留下一封密奏給兒子,要他在日後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時候再上奏。5年後,胡惟庸果然垮臺。又10年後,劉伯溫果然被平反。明太祖還賜給劉氏家族金書鐵券,特批劉氏成員可憑此免一次死罪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