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到中共權威 美國大公司在中國反腐進攻中落網

幾家美國大公司在中國的反腐敗進攻中落網。

儘管中國媒體經常報導腐敗案件,但一直很少涉及牽涉其中的外國公司職員。一些法律專家表示,在過去幾年,中國政府阻止國內媒體報導跨國公司的負面新聞,希望保護它們的名聲,從而爭取更多的外國投資。

但中央政府已經把反瀆職定為優先重點。猖獗的腐敗在中國許多地方引起動盪,並威脅到中共的權威。在最近數月,北京把一些涉嫌瀆職的官員趕下臺,當中包括上海的市委書記。

學者和律師認為,政府同時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商業腐敗上。

天津南開大學的法律教授程寶庫(Chen Baoku)認為商業賄賂目前在中國相當嚴重。在中國做生意,給錢給禮是很普遍的,而且程寶庫表示外國公司很容易入鄉隨俗。

香港中文大學的金融教授郎咸平(Larry Lang)表示,對於麥當勞和麥肯錫等美國公司的僱員收受賄賂的指控他感到驚訝,因為在美國有嚴格的反腐敗法來規範這些公司的運作。

朗咸平認為,儘管這些公司的高層可能不知道他們的僱員干了什麼,但如果僱員有問題,那這些公司要負很大部分的責任。

此案的細節報導很粗略,而且媒體報導的時機也讓很多人感到困惑。中國媒體稱上海警方去年5月就收到所謂的賄賂消息,而且大約一週後審問開始。但直到1月11日官方新華社才第一次報導麥肯錫上海分部的兩名僱員捲入商業腐敗調查。

1月19日,一些中國新聞機構報導兩位麥肯錫僱員在2003年到2006年期間收受四家電腦網路公司的賄賂。上海警方表示涉及的非法金額約為12萬美元。被拘留的22人的情況不明。中國法律專家表示他們很可能被帶到拘留所,在那裡他們的行動和外界接觸都受到限制。

  最近數月,中國媒體報導了更多批評在中國營運的外國公司的新聞。例如,在1月19日,上海日報報導17家國際品牌,包括巴寶莉(Burberry)、阿瑪尼(Armani)和迪奧(Dior)等,都沒能通過上海一些高檔商場的質量檢驗。

上海律師Kevin Koo表示,政府是在告訴公眾,國際品牌並非沒有問題,而且國內外的投資者都應該一視同仁。(原題:報導美國公司職員涉嫌賄賂的背後)(作者 Don Lee,Evelyn Iritani)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