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七成女性求職遭歧視

 

中國科學院的畢業生在校園接受親人祝福。(Photo by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2006 年9月28 日)

 

隨著中國高等院校逐年擴大招生,女大學生所佔比例持續增長,但就業市場的需求與供給嚴重失調,加上性別歧視,使女大學生面臨極大的就業壓力。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約七成女大學生認為求職過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現象。

中國「國際在線」網站引述統計數據,二零零五年中國女大學生佔畢業生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四;二零零六年高校畢業生激增至四百一十三萬人,其中女性比例居高不下。

但二零零六年中國對畢業生需求約一百六十六萬多人,比二零零五年實際就業減少百分之二十二。需求和供給嚴重失調,使女大學生就業壓力驟增。

另外,女大學生求職還常遭遇性別歧視。中國西南政法大學最近組織女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就業面臨最大困難是性別歧視。

調查顯示,目前約七成女大學生認為在求職過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而超過四成女大學生認為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存在性別歧視,其中以政府機關歧視最嚴重,其次是事業單位,第三是國有企業。

在一些招聘會上,部分企業只招收男性,一看應聘者是女的,連面談機會都不給。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啟事中聲明不招女生。而多數用人單位表面上一視同仁,不論男女,求職簡歷來者不拒,但在面試通知時卻是有男無女。

一名應屆畢業女生說,她曾經到一家研究所面試,只被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有沒有男朋友,第二個問題是有沒有和男朋友同居,第三個問題是薪水要求多少。

一名廣州人才市場職業顧問認為,類似的「隱形歧視」對女性就業造成不良影響,很多女大學生不瞭解無法順利就業的原因,「受了傷害卻不知是哪裡打過來的冷拳」。

不過,不少企業認為,女性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將面臨懷孕、生育等一系列問題,難免會給單位用工造成不便,除了工資及福利待遇得照常支付外,公司還得另外聘請工作人員,產假期滿回到崗位後,公司還要解決新聘員工問題。而聘用男性員工,不僅少了很多麻煩,還可節約成本,避免「性別虧損」。

人力資源專家認為,就業中的性別歧視,不僅挫傷女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積極性,還可能助長部分女學生「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

中國大陸「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用人單位沒有特殊要求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招聘婦女或提高對婦女的招聘條件。

報導說,現實情況並非如此,而且女性求職者遭遇性別歧視,想起訴用人單位,維護自身權益,卻困難重重。

法律專家認為,即使女性求職者最終選擇起訴,但歧視證據難以保全,缺乏證據,用人單位會找出各種藉口,掩蓋歧視事實。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