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

亞馬遜河被譽為「河流之王」,源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秘魯的科羅普納山東側的米斯米雪峰之顛。其正源─-烏卡利亞河,不斷地接納雪峰上的淙淙冰水,一路彙集百川之水,進入著名的亞馬遜平原。亞馬遜河流經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裡南、玻利維亞和巴西等國。最終在巴西的馬臘若島附近流入大西洋。亞馬孫河全長6400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條,與干流共同組成了總長度達6萬餘公里的亞馬遜河水系,其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巴西境內。由於赤道附近多雨地區,水量終年充沛,亞馬孫河口年平均流量高達每秒21萬立方米,使它成為世界上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稱之為「河海」。亞馬孫河滋潤著南美洲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使這一片地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亞馬遜河還有一個世界自然奇觀──湧潮,它可以和我國的錢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遼闊的南美洲大陸以後,亞馬孫河在巴西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亞馬遜河的入海口呈巨大的喇叭狀,海潮進入這一喇叭口之後不斷受到擠近而抬升成壁立潮頭,可以上溯600-1000公里。一般潮頭高1米-2米,大潮時可達5米。巴西人把亞馬遜海潮稱為「波波羅卡」,湧潮時遊人爭相前往。每逢漲潮,濤聲震耳,聲傳數里,氣勢磅薄。
此人們把這一帶稱為「淡水海」。
亞馬遜河在入海之前形成巨大的河汊網,並與南面的托坎廷斯河和帕拉河匯合,浩浩蕩蕩流入大西洋。河口寬三百二十公里,其中兩條河汊由馬拉若島分隔,該島面積與瑞士相若。河口年平均流量每秒210000立方米,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達6600立方公里以上,約佔全世界河流每年注入大洋總水量的百分之十四。在遠離河口320公里的大西洋上,還可以看到亞馬遜河的黃濁河水,河水將這一帶海水沖淡,因食人魚又名食人鯧,原產亞馬遜河,共有20餘個不同品種。其中具有代表性也是目前在國內各市場俏銷的品種被稱為紅腹食人魚,它們體型小巧,一般為25公分左右,色彩美麗,擁有墨綠色的魚背,淺綠色的魚體,火紅色的腹部,性格卻極為殘暴。食人魚長著銳利的牙齒,一旦被咬的獵物溢出血腥,它就會瘋狂無比,用其鋒利的尖齒,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一般瘋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為止。

  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四種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魚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把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不時也會受到食人鯧的攻擊。食人魚因其凶殘特點被稱為‘水中狼族’、‘水鬼’。

  在亞馬遜河流域,牧民放牧牛群,遇到有食人魚的河流,就會把一頭病弱的牛先趕進河裡,用調虎離山計引開河中的食人魚,然後趕著牛群迅速過河。而作為犧牲品的老牛,不到10分鐘就被凶殘的食人魚群撕咬得只剩下一副白骨殘骸。當地土著人借用其凶殘的特點,在護城河中放養食人魚,以抵擋猛獸的侵襲。

  食人魚為什麼這麼厲害?有資料顯示,食人魚頸部短,頭骨十分堅硬,上下咬合力大得驚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鋼製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食人魚,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面朝天,把堅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魚無法咬到腹部,救回一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