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公民社會:中國正在悄悄發生革命

德國之聲:也許它們還不是西方意義上的公民社會,但顯而易見,它們已具備了某些公民社會的特徵,更重要的是,它們在黨和國家之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可以在那裡發表言論,伸張團體的利益。這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已有大約300萬個,它們為中國從內部發生轉型期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中國10年來正在悄悄地成長著一批新社會力量的萌芽,他們代表了現代意識、有自主能力的公民。隨著這些群體的出現,中國社會開始了從內部轉型的漫長過程。德國「世界報」駐華記者寫道,中國正在形成一個開放透明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公民正在更多地參與決策過程並為他們的權利抗爭。

中產階層是這場革命的推動力

德國之聲報導,推動這場靜悄悄革命的社會力量是70年代末以來不斷壯大的中國中產階層。按照中國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分類,中國社會共分10個階層,屬於中間階層的人數在2006年大約為1億5000萬。這些人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對旅遊的熱情,對藝術和文化的鑑賞力,改變了傳統中國社會的常規舊習。他們在網際網路內發表博客,個人的聲音雖然單薄,但作為群體,這股容積起來的力量頗為壯觀。在經濟地位有了保障之後,中產階層認為,現在該輪到政治上的認可了。

培養孩子進行新人文教育

自2003年以來,北京大學出版社聚集了一批教育專家、歷史學家和其他社科學者。他們接受了國家教委下達的一項重要使命,編纂中國中小學教科書。這套課本應同以往的不一樣,不應成為政黨的宣傳工具,它的使命在於,將中國的青少年培養成由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這套書藉以「新人文」作為標題也正賦予了這樣的含義,它已從2005年在全國的40多個學校開始試用。

打官司的數量激增

中國社會在走向成熟。成熟的標誌之一是打官司不再被看作是醜聞,公民的法制觀念在增長。70年代末,中國幾乎不存在獨立的律師,30年後,中國的執照律師已達13萬。2005年,律師們整理的案件高達150萬起,其中牽涉勞動法的案子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上升。

民間社團組織開始活躍

中國人的公民勇氣也在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敢於在公開場合或網際網路內發表對社會的批評,群體利益觀念在加深。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一份「2007社會發展藍皮書」指出,2006年中國的民間社團已有33萬個,比前一年多了4萬個,其中50%是半公開的。

中國的民間社團成長十分迅速。一個非政府組織發表藍皮書稱,僅在自然環保領域就有2768個民間組織,此外,經濟界成立的社團也越來越多,他們的影響力很大。據中國「工商日報」統計的數字,截至到2006年底,中國民間經濟團體已超過50000個,其中7588個為行業團體。同其他民間團體一樣,他們中間有很大一批沒有等級註冊。像經濟團體中,註冊的大約只有三分之一。這份藍皮書估計,全中國包括未登記的在內,非政府組織已發展到了300萬個。在經濟特區深圳,由退休職工組成的老年社團就有600個,可它們中間沒有一個正式登記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